每到过年,老家都要做一种美食,叫鱼面。
小时候,鱼面不是家家有,也不是时时有,只有到了过年时,才做那么一点点,三斤五斤的,如果有那家做了十斤以上,那是了不得的新闻,会从村头传到村尾。
你可能要猜,什么是鱼面?
不就是面条里面加一条鱼呗,或是鱼汤里加点面条,鲫鱼,鲤鱼,鲈鱼,或者什么好吃的鱼?挂面,手擀面,或是什么辣子面的?或者是鱼和面做成的一种菜呗?
……
其实,老家的鱼面是用鱼肉和红薯粉加鸡蛋还有一些佐料手工制作而成的,不是那么简单做的,单单那鱼肉都是来之不易的。
每到寒冬腊月,乡亲精挑细选买些鱼来,越大越好,如果是大的鲫鱼或鲤鱼就甭提多好了,因为它的味道最好最鲜。
相熟的邻居或是要好的女人们搭伙帮忙,撸起袖子将买来的鱼剥皮剔肉,将鱼肉里丝丝小刺一点点找出,只将净鱼肉一刀刀剁成细如泥浆,一般一斤整鱼只能剁出三两肉来。
再按3:7的比例和以红薯粉,加鸡蛋,食用油,然后是依个人口味加蒜,姜,椒等。到了此时已花了好几个钟头,那些女人们的手在数九寒天里都冻得红红的了。
这还不算完。
接着把和好的面团擀成一片一片的,盘口的大小一张,然后把擀好的鱼面放到蒸锅里蒸熟,再在女人们一片家长里短的聊天中,和着孩子们围在灶台周围咝咝啦啦的口水声,卷起来切成卷形的丝饼,蓦地,妈妈将刀末的一点残面塞进孩子的嘴里,哄哄的赶走了。
这又花去不少时间了,可是关键的步骤还在后面。
等到明天太阳出来的时候,放在冬日的篾箕上慢慢的晒干,晒成金黄色是上品,一道美味的鱼面才算是完成了,然后存之备用。要是碰到日头不好,没有晒干,那前面的辛苦却要大打折扣了,甚者变黑发霉。
小时候因物质的短缺,家里做好的鱼面可不是说吃就可以吃的,只有来了尊贵的客人或者是过大年时,妈妈才拿出一点来做的吃。
鱼面的吃法也是很讲究的,要用肥厚的猪肉再加些红枣在火炉上文火慢慢的煲着,不多久便香气四溢,原本饼状鱼面已散开,一根一根的,确是筋斗,汤色嫩黄,老远就闻到,馋得我们小孩时不时来到灶间,贼溜溜的看,想偷食……
长大后,不知是物质太丰富而忽略了,还是机械加工的鱼面变味了,反而不怎么爱吃。
想吃的却是记忆中的味道,流着口水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