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千里迢迢去找男友。有一天晚上,洗完澡后,直接从架子上拿过男友的毛巾来擦水。这件事本没有,只是猛然间我看一眼手里军绿色的毛巾才发现,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竟然都可以共用一条毛巾了。
我虽然不是一个有洁癖的人,但是对于这种直接接触肌肤的私人物品我还是比较在意的,所以一般也不会使用宾馆或酒店提供的毛巾,但是在用男友的毛巾时,竟然使得如此顺当。
其实,不仅仅是毛巾,还有牙刷杯,这些物品尽管私密,但我们在共用时并没有感到什么不适。
这让我想到了亲密关系中的“共享”。
在任何一段亲密关系中,都存在着“共享”。对“共享”进行剖析,会发现它需要两个要素——主体和客体。这里的主体是处于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当然,双方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异性,甚至可以不用计较双方是否必须为同类;而客体则是亲密关系中主体所指向的事物,这既可以是真实存在的实体,也可以是虚幻的想法或者价值观。
2
在亲密关系中,“共享”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恋爱时,我们可以共饮一杯水,共食一碗饭,共用一个毛巾和漱口杯,这些都是“共享”。不仅如此,在接吻和爱抚时,我们也在共享着彼此的头发、体液和身体。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区分了人际关系中的四种距离,由远及近分别是公众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以及亲密距离,其中亲密距离是人际交往中间隔最小的距离,大约在15厘米之内。也就是说,当某个人处于你的亲密距离之内时,彼此之间可以“肌肤相亲、耳鬓厮磨”,甚至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而这正是亲密关系中的常态。
我一直认为,每个个体都与他人存在一种天生的距离感,或强或弱,但不可避免,尤其当涉及自己的身体或是私密物体时。可是神奇的是,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将自己开放到另一个个体共享这些东西,甚至包括自己。
然而,如果只有这些身体上或是物品上的共享,还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亲密关系”,因为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主体间的情感联系。
于是,最基本的共享,是彼此情感上的认同。我们因为对彼此都怀有特殊的感觉而开始了一段亲密关系,关系的开始,也许是一句“我爱你”,也许只是一个眼神的交流,也许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但不论是什么,通过这些表现,我们其实都在共同分享着彼此的情感。
即便是那些有形的共享,其实所真实表达的也是这无形的情感。久别重逢的拥抱、耳机里一起听的歌、头挨着头喝的一碗鸡汤……
当然,感情能够使一段亲密关系得以开始,但能够使一段亲密关系得以维持的是双方的想法和价值观。
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有时候更像是合作的伙伴,要共同完成某件事,起码两个伙伴要有共同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还要沟通彼此的想法。当有分歧时,互相商量,当意见一致时,一拍即合。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共享彼此的想法和价值观必不可缺。
3
在亲密关系中,“共享”其实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其实,只要亲密关系形成,双方都在不知不觉间共享着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都在有意识的做某件事,或是说某句话,但这些行为和言语却无时无刻都在传递着某些信息。
当我们在交流彼此对未来的打算时,通过言语共享着想法,这是有意识的行为,因为我们交流的目的就是为了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并且如何使双方的想法有一个共同的方向。
然而,有的时候,我们都无法发现共享的存在,比如,当你某天突然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像对方的时候,其实共享早已产生了。我们会有相似的生活习惯,我们会有同样的口头禅,甚至我们会长得越来越像,这时,我们已经共享了太多太多,而我们却都没有发现。
4
共享,这个行为背后,是两个对象,一个关系。想一想,当一个人能够从公众距离一步步走到亲密距离,当另一个人能够与你不假思索地拥抱和亲吻,当一个人能够陪你看雪、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理,这会是什么样美妙的经历。
可是,在亲密关系中,共享并不代表着失去自己,在与对方分享自己之前,首先得拥有自己。
最后,愿你也有一个与之共享的人!
end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