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而不能立,蹉跎十年,迷茫至今。
有感岁月如箭如梭,甚有“人生只如此,黯然度余年”的恐惧之感。
2020年末几近,又因疫情影响,只能提前“赋闲回乡”。
闲居无事,心不能静,惶惶终日。
一日,忽想起,学时读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复读罢,或有了些劝勉安慰之情。
早些年,酷爱古文国学,也有读四书五经的意向。于是,从《大学》《中庸》读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不读也罢,读了欲罢不能罢。
忽有,浮尘之落定,波涛之平静。文中圣贤之言,至善之教,如无尽海之舟,无尽海之灯塔。
“三十岁后读《大学》,《中庸》正好。”
虽后悔读得晚了,但时机正好。
“大学”即“大人之学,君子之道”。
身体可以长大成人,思想精神也需要长大成人。
“大人”需要学习如何成为“大人”。
书中警世格言甚多。回想前十年的社会经历,先人圣贤早已言明,并给予教导。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定,静,安,虑,得”。
此六个字,顿有通透之感。
回想之前读过的那些“方法论”,“底层逻辑”的书,无外乎被这六个字所概括。
除去书中本意,引用为:
“知道了目标方向,才能确定自己的志向;志向确定了,就不要浮躁妄动;心不妄动,然后才能清楚并安于目前的状况;在安于目前的处境,然后才能做虑事周全精细;只有在周全精细的思考之后,付出行动才能够达到目标,实现志向。”
是不是用白话说出来,韵味就少了些。
正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但是,志向都是有的。要做到,静心不妄动不浮躁,安身明志不忘初心,是何其的难。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众大家名师都说,人生是一场修行。
如果都能轻易达到,就不必“修”了。
“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
中庸开篇也强调了,“修道”的关键在于“教化,教育”。
真心庆幸,在迷茫之际能读“国文经典”。
中华文化正是我们民族能屹立五千年而不朽的关键。
获此感悟,希望与诸君共勉。特写此废话冗文,分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