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7

  孟尝君作为君子的两面性

  孟尝君田文是战国四君之一,他曾依靠父亲留下的遗产,广招宾客以养士,扩大自己的势力,可见孟尝君的确是有一番才能。不过也有人说孟尝君是名不副实,以他的能力来看恐怕能以背负盛名。下面就就从我的观点了解孟尝君的主要事迹,看看孟尝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到底能不能担当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名号。

  一.孟尝君作为君子的反面性。

  首先,秦昭王听说孟尝君贤能就先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并请求见到孟尝君,由此可见,秦昭襄王欲将其揽入秦国,为秦国效力。既然当时头号强国秦国力邀,孟尝君有点飘飘然,准备收拾行装去秦国,而宾客却不赞成其入秦,再三规劝,仍执意前往。最后,还是一个叫苏代的宾客,以比喻的方式力谏,令其有所悟,才放弃入秦的打算。

  而在齐愍王二十五年,齐国派孟尝君入秦。秦昭襄王随即任命孟尝君为秦相。孟尝君入秦为相,引起赵国的警觉,于是,赵国积极活动,孟尝君为秦相不足一年即被免,取而代之的是赵国重臣楼缓,秦昭襄王不但免了孟尝君秦相,还将其囚禁,并欲“杀之”。最终,孟尝君依靠宾客中的“能人”才得以逃离函谷关,从此也为世人留下了“鸡鸣狗盗”的故事。

  战国之时,诸侯列国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以孟尝君的影响力,且背后有强大的齐国,抵挡赵国应该不困难,谁曾想孟尝君竟然沦落至“高调赴秦,落魄而归”的窘境。

  最后,孟尝君入秦、相秦是秦昭襄王九年,此时正是宣太后专政时期,穰侯魏冉手握秦国大权,即使赵国未对孟尝君相秦之事从中作梗,孟尝君也难以久在秦相之位。

我认为,以孟尝君之才,门客之多、之智,入秦之前应该对相秦之事做充分的预估,其中综合诸侯列国局势不难得出赵国将会对相秦之事从中作梗,而秦国宣太后专政,魏冉掌权也是尽人皆知的事情,此时相秦难以长久,甚至有生命之忧。但历史事实是孟尝君既率领门客浩浩荡荡入秦,还接任秦相。孟尝君之才着实令人生疑。

    其次,孟尝君相秦不成差点命丧秦国,一向靠脸面吃饭的孟尝君为一己之私,不惜率军伐秦,于是,孟尝君竟率领齐军,且纠结了韩国、魏国,来势汹汹,直奔函谷关而来,最终令秦昭襄王折腰。

孟尝君相秦无果险丧命,恼羞成怒即兵戎相加,却不从自身找原因,且以孟尝君的智慧与阅历不可能不知道,多国联合伐秦,难有好下场,当年公孙衍发起声势浩大的“五国相王”以对抗秦国,结果颗粒无收,而孟尝君联合齐、韩、魏攻秦而胜,以秦献三城和解。孟尝君为一己之私置他国安危不顾,

其“贤”与否不言自明。

  孟尝君。为了躲避秦昭王的追捕,曾经过赵国,赵国平原君以贵宾相待,赵国人听说他贤能,都出来围观想一睹风采,见了后便都嘲笑他,田文听了这些揶揄他的话,大为恼火。随行的人跟他一起跳下车来,砍杀了几百人,毁了一个县才离去,而且孟尝君因他的门客众多而沾沾自喜,但都是些鸡鸣狗盗之徒,没有能够独当一面,制衡秦国的人才,不仅如此,还因为别人嘲笑他矮小就杀了几百人,心胸狭隘,太过残暴。

二.孟尝君作为君子的正面性。

    首先,孟尝君在招揽人才时,不分来者的身份贵贱,只要有一定的才能,就收留下来,并且对留下来的人一视同仁。有一个才能一般但擅长伪装成狗的人和一个才能一般但擅长模仿鸡叫的人前来投奔孟尝君,孟尝君将他们收留了下来,将他们两人与其他门客一样对待。其他的门客对于与这两个人为伍感到羞耻,但孟尝君还是坚持将这两个人留了下来,并且对他们像从前一样好。

秦昭王听说孟尝君很贤能,就邀请孟尝君去秦国担任要职,后来,秦昭王怕孟尝君留下是个祸害,准备杀他,

孟尝君知道后则和随行的门客顺利地逃回了齐国。而这次出逃成功,最主要的功臣还是那两个模仿动物的人,经此一事,门客们对孟尝君不分身份等级量才用人的做法全都钦佩不已。

  人的才能有大有小,大的才能有大的用处,小的才能有小的用处,一个人不可能因为才能小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对于人才,不能强求全都有经天纬地之才,而应该视其才能大小量才使用。对此,孟尝君有着过人的见识。

  第二,当初那个擅长伪装狗的人和那个擅长模仿鸡叫的人前来投奔孟尝君时,孟尝君并没有他们才能低下而将他们拒之门外。其他的门客对此持有异议,孟尝君也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用人的态度。

孟尝君和随行的门客在秦国遇险,一众才能卓异的门客全都束手无策,反而是两个“鸡鸣狗盗”之徒凭借所谓的“雕虫小技”救大家脱险,这件事也充分证明了孟尝君不凡的用人智慧。

  最后,孟尝君还是个擅长结交人才的君子,他为人豪爽,能够与自己的食客上下一条心,并且对食客的要求很低,因为他的门客什么人都有,有正人君子,也有鸡鸣狗盗之人,田文就像是通吃黑白两道的大哥,他能够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团队。

  司马光也分析过孟尝君养士的做法,他说:“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

    孟尝君虽有才能,但是勇气不足,经常因为害怕担心而出逃,而他多次在坎坷和困难中能脱逃还要多亏他广施恩德收留的那些门客。很多次,田文深陷险境都是他曾帮助过的贤士出手相助,田文才得以幸免于难。

  孟尝君留名于世主要是因为他广招天下贤士,求贤如渴,是个贤明之人, 会为了齐国的利益,广招贤士,其爱国之举值得赞美,但贤明之下,行事却与贤相悖,在政治上,缺少了一些英勇,因此也没有什么巨大作为。这向后人展示了“君子”的两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