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重燃的原因
由于在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有一条款规定双方在12年后可以进行修约,于是英国援引最惠国待遇,认为英国也可以在12年后同清政府修订《南京条约》。英国人认为十分有必要进行修约,他们发现通商口岸太少,以致英国对华贸易还是处于不利地位,并且重提要英国大使进驻北京的要求。但是英国人发现这一切十分的困难,他们根本找不到清政府的任何人商议此事。
固执的叶名琛
清政府当时没有外交部,因此对外事务的先由两广总督负责交涉。当时的两广总督是叶名琛,他对外国人的态度是能不交涉就不交涉。外国人在叶名琛那里要不到答案,就到两江总督那,当然也是无果。于是就到了直隶总督处,这次连直隶总督的面都没有见。一个地方官员接待他们,并承诺把他们的请求呈交皇帝。结果皇帝还是拒绝答复,地方官员告诉他们,你们还是找两广总督吧,只有他有资格同你们交涉。外国人见识了中国官场一绝,扯皮大法。
在两广发生了两件事彻底激怒了英法,一件是亚罗号事件,叶名琛派人登上在香港注册的英国商船,搜寻海盗。这其实就是擅自入侵了英国的领土,给英国人提供了发动战争的口实。后来在广西一个法国传教士马神甫被人打死,叶没有妥善处理,反说没有在广西见过这个人。于是英法联合攻打广州城,叶名琛也知道这仗必败。因此穿好官服,在家等着外国人来俘虏他。他竞然妄想着,能够去英国面见女王,并且说服她放弃侵略中国。
可是他并没有被带到英国,而是长途跋涉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英国人对这个封疆大吏还算尊重,让他继续穿官服,没有上刑具,并且还让他带上了自己的仆人以及爱吃的食物。叶名琛在印度没有失去一个官员的体面,但是他没有实现见英国女王的愿望。当他带来的粮食吃完后,没有吃英国人给他的任何食物,效仿古人伯夷和叔齐不食周栗,不失气节,最终饿死在异国他乡。
认真的僧格林泌
在1856年《天津条约》签定后一年,按照规定双方要换约,以示条约正式生效。但是在进京换约的路线上,双方发生了分歧,从而再次发生战争。清政府不愿意外国人进京,因为那里是皇宫重地,意图让外国的公债在上海换约。但是当时英国的全权公使布鲁斯也是一个固执的人,非要进京换约。清政府不得已答应了,并且指定了外国人进行的路线。从大沽口北面的北塘的小路过,原因是大沽口的内河已经被铁链封锁了。布鲁斯坚决不同意,因为那是小路,我们一定要从天津这条正路进京,才能符合战胜者的身份。
当时在大沽口布防的就是僧格林泌,此人做事认真,骁勇善战,也是力主全国之力抵御外国人的主战派。布鲁斯到了大沽看到路障,就派工兵清除。在清除过程中,僧格林泌下令炮击英军。此战英军伤亡434人,4艘军舰被击沉。此役过后,僧格林泌及其有功之臣受到嘉奖。但是1860年英法联军卷土重来,并且来势凶猛,天津很快失守。驻守天津的僧格林泌,率兵逃到通州。咸丰皇帝一看,外国军队要打进北京了,赶快查办了僧格林泌,自己也跑到热河去了。
俄国大使伊格那提业夫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导的是英法联军,美国和俄国充当中立者和调停者。当时英法联军进北京找不到皇帝谈判,甚至想找个汉人建立一个朝廷,这个想法被伊格那提业夫劝止。他说这个新朝廷签定的任何条约,都没有 合法性。于是他找到留在北京的满族王爷奕和桂良,告诉他们不用跑了,让他们代表朝廷同外国人谈判。
这个人在中国和英法联军那里左右逢源,在奕面前自荐去调停,减少赔款,并劝说英法联军撤出北京。在英法那里,劝英法公使不能妥协。并且还使清政府同俄签定中俄《北京条约》进行答谢,最终使清政府承认了《瑷珲条约》。沙俄侵吞了我们北方150平方公里的土地,再加上后来苏联策划蒙古的独立,一共有33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