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想(三)

        有的老师在教了很多年后,自己渐渐老了,结果离学生越来越远。但有的老师不论自己是白发飘飘,还是步履维艰,都能贴近学生的思维,知识不老化,原因就在这里。教师应该关注学生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它还能促进你形成自己个性的教学思想,比如说教《杨修之死》这篇文章,许多老师觉得没什么可教,我教的时候紧扣“鸡肋”二字展开,结果学生提出来了,其实对于曹操来说,杨修未尝不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然后基于学生的这一动态生成。我引导学生作了知识分子的“鸡肋心理和生存现状”分析。开辟了这一课的新天地。自我感觉很满意,把它写成了一个教学案例,结果还发表了。当然。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还不仅仅要关注动态生成这一角度。但这是最重要的角度。

        以上是从教与学两个角度来谈的“主体性”与“主导性”的运用与差别。接下来谈谈流程性问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 课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
    呆呆地阅读 3,293评论 0 17
  • 生成、教学生成与生成性教学 生成:现实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辞海》中的解释是“自然形成”。具有长成、养育、自然形...
    宜都黎明阅读 849评论 0 0
  • (一)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关于说课 一、说课是什么? 所谓说课,就是授课教师以口头(现场说课展示)或书面(撰写说...
    半昏山人阅读 30,193评论 0 12
  • 一个人与社会交往固然必不可少,因为人是群居动物,一个人必须符合社会化要求,人格道德也必需经由社会标准的检验,你所需...
    江南丹橘_a43d阅读 1,566评论 10 12
  • 原作者@锦璱 * 版权归(锦璱年华&锦璱)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01知道没朋友是什么体验吗? 对这个世界来说...
    锦璱年华阅读 487评论 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