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兰克福的最后一天早上,内森和施酒躺在床上,内森说,咱们来最后一发吧。
施酒说,不要,没有TT。内森生气的坐起来,“把你上次非要留在钱包里的拿出来用啊”,她摇摇头坚决的拒绝了。
内森笑了,说到“你是打算回国之后和别的男孩子用么?”
和内森混在一起四五年了,施酒都没有出现过内森的朋友面前,仅仅以朋友的身份都没有。第一次内森把施酒带到朋友面前那天,语言不通的她全场在微笑,面对客户领导时候乖巧的模样。她其实知道把自己带到内森朋友面前,内森也是做足了心理功课,跨出去很大一步。比起没让自己成为内森女朋友,更凛冽的事情是,内森从来没有为两个人的关系做出过任何认证。
认识三年,直到那年冬天下过第一场雪后,内森带她去了一家特别的餐厅吃饭。
施酒以为这次吃饭和往常一样,就是饭搭关系,裹着黑色大棉袄和牛仔裤就出门了。在楼下看见内森的打扮时候,施酒才明白这可以叫做一场“约会”了。而之前内森从来没有为和她的出门做过打扮,或者说施酒从来没有注意到。
那天晚上一直下着雪,商业街有着丢丢圣诞的味道,在奢侈品店闻了这辈子都难忘的男香。不记得最后在几点坐上了末班的列车,回程可能被幸福充斥的早已挤出记忆之外了。
今天是内森背着施酒偷偷回北京的198天,当时施酒在广州错过着北方的冬季;
今天是内森突然出现在C9楼下的192天,当时全国都在接受党的教育,内森跟施酒说他正在听讲座。岂不知内森是在来C9的路上。
可能做过最浪漫的事情都是内森给的,和内森过成了徐志摩诗中的模样。母校最近新出了一个辩题叫做“爱与自由到底成就了徐志摩还是葬送了此人”,他们没有变成诗人可能是因为他们葬送了爱与自由。
看过张嘉佳,看过刘若英,看过井柏然,看过周冬雨,看了标题好像知道了故事结局,但是施酒还是在当天零晨买了《后来的我们》电影票。
只是给自己一个契机,祭奠已被葬送了的爱与自由。
影片可以引发市井般的共鸣,在北京无房无车无未来保障的施酒和很多人都是影片的男女主角,年轻时候喜欢过的男孩女孩,愿意讲故事的人都可以在其中发现你我曾经的戏份。让施酒开始泪奔的片段不是诗歌朗诵般的台词,也不是游戏结尾找到丢失恋人的“对不起”。而是在破房子里,女主坐在男主腿上的笑。
内森在的时候,施酒也那样笑过,不顾及后续情节的开心。
施酒虽然不是母胎单身,但是一直没有好好谈过恋爱的施酒,有一天突然想列出来如果恋爱了想要做的事情,写下第一个“要和对方一起用吸管喝饮料”。想到第二个时候,施酒发现和内森做过。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后来那一页list就空着了,再也没有写过东西。
内森的所有都变成了一种想念,和内森有关的事情都和想念有关。而实际上内森没有看见过眼睛变好看的施酒,没有看见过头发换颜色的施酒,没有看见过很多个平时的施酒。
施酒回国和内森分已经一年的时间了,没有电话没有见面,最多的就是文字聊天。有一天,内森说“你知道么,一和你说话就特别想去见你,要不我去找你吧,在那边生活了”。施酒急切的回复过去。
“等你,等你不跟我说话还迫切想要见我的时候再来找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