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日新,日日新

从高三到工作第一年,六年的时间我基本上每个月会写一到两篇日志,但这两年基本上没有再写些什么。高中时有记日记的习惯,记了三年日记后再翻看发现基本都是流水账,千篇一律,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高三后学业沉重,慢慢也放弃了记日记的习惯。到后来有时去网吧玩厌了游戏,找个角落在空间敲打些文字,花两三个小时写一篇日志,七八百字像是写作文一样,倒也觉得挺有趣,逐渐也就发展成了新的习惯。

有私人电脑之后我会先在Word里敲出来,把不满意的保存在电脑上自己没事翻翻,觉得语句通顺不算言之无物的再发到空间。那时候写日志的同学也不少,互相交流评论倒也是增进感情加强了解的一个渠道。等到毕业后同学各奔东西,工作越来越忙,交流越来越少,理念差别也越来越大,朋友之间的日志逐步都是友情点赞而不再有什么讨论。及至微信发力,QQ连带着空间都不再怎么登录,日志也明显发的少了。Fashion一些的同学有在个人博客常年保持更新的习惯,这两年也慢慢停止了更新。

文章越来越难引起共鸣,自己翻看之前的日志也觉得记录的想法其实十分肤浅,无甚回顾的价值,开始怀疑是不是花了太多的时间在无用的思考上。后来家庭出了变故,工作逐步繁重,写日志的习惯也就慢慢中断。

我这个人有些三分钟热度,没有什么特别持久的爱好,看书和写日志是两个我坚持最长的习惯,虽然大部分看的不是什么正经书,日志也写不出什么深度,但回想起来还是这两者促使我成长地最多,看书是输入,日志是输出,自己的思考是个加工地过程,很多繁杂玄妙的想法在真正用文字记录描绘下来之后,我才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

这两年甚少动笔,记录的频率下降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对遣词造句的掌握日渐生疏,有些想法也不知道该如何记录了,经常不知道怎么理顺逻辑关系,怎么分隔段落。词不达意,文章变得散乱,没有中心,两三百字便感觉已经牛头不对马嘴,很多时候也就搁置不写了。

工作三年后看待以前的自己,会有些后悔自己成长地太慢,错失了许多机会。尽管保留着看书的习惯,但眼界依旧局限,而且过多的事情都是浅尝辄止,对于接触过的知识也吸收的太少。这两年细细品味着一个道理:花费精力、时间去做些看似无用功的事情并非毫无意义,它对一个人长期的思维模式和成长来说意义重大。功不唐捐,对蔡永康那句“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越来越有体悟。

而回到我写日志这个习惯上,我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反思,是否应该重新拾起这个习惯,每月至少一篇,有时间不妨做到日记的地步,把每日思考的重点记录下来作为践行“三省吾身”的一个笨办法。人生的前二十五年已经知道了太多的大道理,现在了解新的道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想想那些道理适合自己,然后怎样落实到行动。

吾日当三省吾身,事毕乎?有无增进者乎?虚度光阴乎?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离开了学校,依旧希望每天可以进步一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夜不能寐,寝室灯光亦熄灭,室友已酣然入睡。宿舍静的出奇,但窗外不时传来汽车的轰鸣声,真是动静结合的真实写照。是夜深...
    自由的和羽阅读 518评论 2 1
  • 今天开始也通过打卡来记录自己每天的生活工作和感悟。 人都有惰性,坚持一件事情,改变一些固有的习惯,一开始会有点难,...
    sumei苏美阅读 406评论 0 1
  • 昨天学习了快速阅读的方法,今天晚上开始练习速读,我选择的书籍是“这样读书就够了”。 我给自己定了1个小时的时间速读...
    希亚阅读 350评论 0 1
  • 7月29日 烈日依旧 今天是周六。虽是周六,我也依然早早的起床了。 习惯性的拿来手机,打开微信。我最想看我的...
    晴空蔚蓝阅读 226评论 0 0
  • 这是30天心灵自由写作群的第12篇作业(3月16日)。 今天,是从2017年1月21日开始坚持每日早起练瑜伽的第5...
    飞天小毛女阅读 461评论 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