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老师和家长们都比较在意的一个学习任务,但是孩子却总是不以为然,他们不了解写作业的意义所在,所以经常会在被动的,在老师家长的提醒下写作业。
提醒孩子子作业,你是怎么做的?
“不要看电视了,赶紧去写作业去吧。”
“写好一点,认真写......”
“写不完作业今天就不要睡觉了。”
在你的一声声的催促下,孩子不情不愿的拿起自己的作业开始做。
在你的“快点做,不要墨迹”的催促中,无质量无速度的完成作业。
为什么大多数孩子会排斥写作业?
我们也都知道,人都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尤其是孩子,自控能力赶不上成年人。除了作业不让他感兴趣又费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
长久以来,我们都是以一个“掌控者”和“命令者”的身份来和孩子沟通。
“你要去做什么了”“你不许这样做”“你必须完成这件事情”。当使用这些语言和孩子沟通时,他大脑接收到的信息其实是:被命令、被控制。当大脑接收到的信息是“命令”或“控制”的时候,大脑首先输出的信息其实是“拒绝”,而不是“行动”。
就像你你会发现在孩子小的时候,你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反而记得非常清楚。所以说,当你命令孩子写作业时,他已经本能在抵抗了。当一个人发自本能地去抗拒一件事情的时候,取得良好结果的几率也就微乎其微。
很多老师、家长在和孩子说话时,总是习惯性地命令、要求,挂在嘴边的总是这几句,“你该做什么?你不该做什么?你在这个时候要学什么?你该怎么听话......”
从来没有问过孩子,“你要不要做什么?你想做什么,接下来,你该怎么做......"这就难怪很多孩子做起事情来特别被动,完全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与积极性。
参与感与主动对孩子到底有重要?
大多数人不管是在工作或者学习中,往往都不喜欢被命令,也不喜欢把自己放到被动的位置上。只有当你真正的的意识到你是团队的一份子,真正主动的去做的时候,你才会为了这个团队的努力,这个团队可以以任何形式在你的生活中出现,例如你的家庭,你的工作组。所以,对孩子来说,应该是能让其参与学习任务的任何团体,让他们有参与感。
就拿做作业来说,如果你只是每天让你的孩子去完成作业,纳闷他就是被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对他来说是一种“任务”。事实上,这个时候,孩子往往呈现的是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只有当他从心底认同自己是完成作业这项任务的一份子,并且是最重要的主体时,他的大脑才会输出积极主动的信号。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意识去主动完成作业。
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对做作业有参与感?
一些急性子的家长总会进行催促,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沟通时,尽量多使用疑问句。
“赶紧去写作业。”换成 “做完这件事,接下来该做什么?”
"先去写语文,写完语文再写数学。”换成:“你想先写什么作业?”
"快点写啊,别磨蹭。” “认真点啊。”换成“写作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把孩子的变成写作业这件事中的主动者。让他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这次些问题,并且耐心的等他回答,尊重他的回答。这样转换说话方式,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很麻烦,会认为等待孩子自己回答比你直接告诉他答案要节省时间。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经过自己思考,从嘴巴里说出来的话,要比听到的话有用的多。
还结合自身来说,“你要努力”和“我一定要努力!”哪个更能激励你?对孩子来说,亦是如此。
和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
教育孩子,本身也是家长自身的一种成长。
正式的和孩子进行一次沟通,制定一份学习计划。对于计划的每一部分,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认真聆听孩子这样制定的原因。
如果孩子有好的想法,一定不要吝啬你的鼓励!
制定计划算是前期统筹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当于自我意识的激发和参与感的培养。
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和奖惩规则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成就感,孩子也需要,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除了让他有参与感,当完成任务的时候,他们就会更有成就感。
目标的制定可以一级一级的递升,例如最开始的目标是认真完成作业、不磨蹭、慢慢变成作业正确率高等等,最后可以变成直接和考试成绩挂钩。
不管孩子制定什么目标,充分尊重并帮助他执行即可。自己制定奖惩规则不仅有利于孩子培养参与意识,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要根据孩子自己的奖惩规则,严格执行。当孩子进步时,不要吝啬给他夸奖和奖励。当他没有完成目标,也需要同时和他承担责任。
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正在写作业时,您在干什么?
你一边看电视一边教育孩子好好写作业?
这肯定是不合适的。
孩子心想:凭什么你可以看电视而我不能?
家长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如果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 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气氛。孩子也能更投入,更积极的学习。
孩子写作业磨蹭、拖拉、不专心,该睡觉了,作业却没写完。您会怎么做?
要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
这样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得挨批。”
在平时的生活中就需要要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凡是要多提醒,让孩子知道时间的紧迫性,循循善诱。
孩子一直看电视,不睡觉也不写作业, 您怎么做?
平静对孩子说:“你该写作业了,写不完作业就要挨批评,你还想看多久?”
孩子:“我再看10分钟行吗?”
双方各退一步,孩子看完去写作业。
孩子作业写得潦草,您怎么做?
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 说:“孩子,我已经说过了,写不工整要重写,因为不工整,老师看不清楚,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须重写了。
你看,你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写得比你刚才的字有进步就行 (和自己比),有信心吗?”
孩子懂得“规定”的重要性,心里想:“比刚才的字有进步,容易。”孩子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孩子考试不及格,您看到成绩单后怎么做?
要适当的安慰他,并且要问他考不好的原因在哪。
孩子就会认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我要努力,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