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宫崎骏导演,2004)的配乐时,为了专注于作曲,我一直待在小渊泽的录音室。具体而言,我每天的时间大致分配如下:
早上9点45分,在手机闹铃声中醒来。喝杯咖啡,10点到附近山上散步1小时左右。
11点半左右,享用早午餐。冲个澡后,12点多进录音室。专心作曲到晚上6点。6点用餐。
无论肚子饿不饿,强迫自己一定要吃晚餐。7点半再回到录音室内作曲,直至凌晨12点或1点左右。接着,喝酒缓和紧绷的神经,做做伸展运动放松身体。
躺在床上看书,准备就寝。大约凌晨3点半至4点左右入睡。
若再认真一点,也可以不吃晚餐一直做下去,或彻夜赶工。但是,这么做的后果将导致负荷过重,隔天的效率一定会降低。
作曲家如同马拉松选手一样,若要跑完长距离的赛程,就不能乱了步调。借助固定的步调,制造出容易保持专注的工作环境,并且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如此一来,就几乎不全受到情绪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了。
10天内写出11首三管编制的交响乐团版配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就是如此实现的。
——久石让《感动,如此创造》
因为宫崎骏的动画作品,而知道了”久石让“,我对音乐不大懂,但宫老的动画中配乐都极其感人,画面感极强,这在我看来,大抵就是好的音乐了。而久石让这位音乐大师,在他的书《感动,如此创造》中详细、诚恳而谦虚得诉说了他在创作中的一些想法。今天,看到这一篇《心灵的基本建设始于规律的生活》。
久石让的规律,在于他对自己工作的严格要求,每天定下的时间,必定是要去遵循的。该起床,该写作,该吃晚饭,哪一件都不能耽搁。尽量减少天气、懒惰、情绪而造成的影响。在完成大量的工作的同时,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身体。
这种规律,并不是重复,因为他的脑袋里总会有新的想法、灵感出现,音符在脑中跳动,跃然纸上。这是所谓重复与规律的一点区别。你是规律的?但恐怕你也是重复的吧?
大师有大师的生活方式,大师可以9点45起床,可以想熬夜就熬夜。但倘若给你同样的自由,你真的能做到每天坚持同样的时间表,去强迫自己完成工作量,而不是像写寒假作业一样,堆到开学前一天草草了事吗?不能。
大多数人其实更适合在更严苛的环境下工作,比如朝九晚五的企业,比如底薪低,但提成高的销售行业。相对时间自由的职业,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自由职业者,听起来很酷很爽,但并不是谁都合适的。
长久地坚持一件事,轻易不动摇不改变。
为了专注于作曲工作,久石让先生为自己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表,并且“贯彻落实”,绝不因为任何事中断,懒惰闲适之心根本无机可乘。
高中同学Y是一个文青,喜爱文学、绘画,目前在一家国内知名的语言培训学校做兼职教师。兼职是后来转的,之前一直是全职,转兼职的理由是兼职更自由。想要多拿些工资,就可以多排一些课,想要多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就可以少排一些课。
虽然时间很自由,但这位Y同学从周一到周日,每天早上坚持6点起床,从未间断。或看书,或画水彩,或写作,刮风下雨,天气寒冷,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挡她按时起床。
这种毅力想必是大多数人所不能及的,工作日起早也就算了,周末也不睡个好觉吗?不睡到中午简直对不起自己一周五天的辛苦。我想,倘若一个人能长久得坚持自己的好习惯,不轻易动摇,并在其中满足于自己的乐趣,那ta的心灵大概可以说是富足的。
人的惰性是很可怕的,一旦你长期坚持早起,却中断了几天,那就难免会想念赖床的时光。一觉睡到中午,真不想离开暖暖的被窝。可是,坚持比舒适重要多了。坚持一个月背单词,或者不论做什么,相信一定会比窝在床上收获更大。
当然,我也并不认为起早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好习惯。朋友L,喜爱电影,长期阅读观影写作,是个夜猫子,常常熬到深夜,但在白天就稍显倦怠。她从不苛求自己早起,但每天都至少写一篇文章,不管写什么。
就连我自己也是,在夜晚,大脑更加清醒,也更喜爱看书、写作,或画画。白天的光线太强,不利于思考,常常觉得迷迷糊糊的。所以,人不必强求自己按照别人习惯的时间去生活,但前提是,你有一定的定力,可以规律地工作且严格要求自己。
还是贵在两个字,坚持。坚持阅读,你的思想会提升,坚持写作,你的文笔总不会差到哪里,坚持每到一地便寻访美食,那你总会比别人更能找到好吃的,这是何等的好处啊。
曾经到祖国西部旅行,与人拼车,同行的几位,到了任何一个地方,都急于吃饭,但对于寻找美食没有丝毫的耐心,一下车就随便钻进一家馆子。西北的扯面、炕羊排、酸奶,好吃与不好吃,正宗与不正宗,差异可不小。不过,或许他们并不在意吧。
任何事都不值得你超负荷劳动,命比钱重要。
久石让先生虽然熬夜创作到凌晨3、4点,但也会睡到第二天上午10点左右才起床,这期间坚持做运动,坚持吃好每一顿饭,坚持睡前看一会儿书。
曾经在面试中被问起,愿不愿意接受长期加班。老子不愿意,当然,这话不能说。就算我自己是老板,我也不愿意长期加班,要强迫自己吃好睡好。长期加班,对身体造成巨大的负荷,而这种伤害,并不是周末睡个懒觉就能补回来的。每天的工作安排按时完成,如果长期不能按时完成,要么是你的能力问题,要么,就是公司的人力安排不妥。
有过高考经历的人,大概会同意一个观点,那些年熬的夜,基本都白熬了。我曾经也觉得是不是晚上一定要熬夜看书才能算得上努力,高中时期又必须早上6点多起床,如果熬夜看书,第二天下午的课基本上都睡过去了,结果就是,晚上的时间虚度了,白天的课也耽误了。
那时候宿舍的人晚上下自习以后都会打个小电筒,在宿舍的阳台看书,躲避宿管的检查。现在细细想来,确实没有必要,过犹不及。那时,班主任曾经很认真地教导我们,说晚上不要熬夜看书,中午一定要睡午觉。然而我们不听,我们一定要做别人眼中最努力的孩子,就算考的不好,至少别人还会说,他已经尽力了。回忆起从前的种种,现在觉得有些可笑,但年少时谁没有可笑过呢?超负荷的劳动,有几分是有效的,这是要思考的。
原谅年少的自己,同时要提醒现在的自己,努力,只要自己知道就好,不要装给任何人看。工作也好,学习也好,效率才是最重要的。熬过的夜,总要白天弥补,这是必然。少吃一顿早餐没关系,但总有一天会让你体力不支。
我曾经不在意吃早饭这件事,有时不饿就随便应付过去了。后来有一天,午饭时间还没到,突然浑身无力,连脚步都挪不动,饿的。勉强下楼买了个面包狼吞虎咽,这才回过神来。记住,任何一顿饭都要吃饱,你再忙,也不会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把饭吃好,才能更好地工作。
有一个曾在4A公司工作过的女士,为了工作,连续3、4天不睡觉是常事。工作了4年后,她跳到了甲方,不用看客户的脸色,也从来不用加班。我没有在4A公司待过,神一样的4A员工真的都是3、4天不睡觉的么?保佑他们健康长寿吧。
我们无疑都要努力奋进,但也要珍惜生命、保持健康。每当出来一篇鸡汤文,说某某成功人士常年加班终于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不要忘了,更多的新闻说的是,某某白领加班猝死。要当心。
我的母亲常年劳动过量,如今颈椎病严重,常常夜不能寐。上个月不得不从兼职的工厂里辞职了。迫于养育儿女的压力,父母们都很拼命,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有可能,真的想请父母们、儿女们,都给自己适当休息的时间。命,比钱重要。
心灵的基本建设始于规律的生活,规律而富有创造性,大概是较好的生活状态了。但大多数人需要为生计奔忙,许多糟糕的状态是被迫的。不过,只要手头的事情还未造成生死攸关的可能,还是强迫自己“规律”一些吧。
点击可查看久石让先生《感动,如此创造》一书中 《心灵的基本建设始于规律的生活》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