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面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想来到如今,我既没有成就大学问,也没有做成大事业。本没有什么可拿来谈这三种境界的。不过王先生总结的确实很精辟入微。不光是大事业,大学问,连我的个人信仰追求也不例外。想想自己来美国后接触基督教然后认识圣经这过程也确实也经过了或正在经历着类似的阶段。借着王先生的三种境界,土豆也和大家聊一聊自己认识圣经的心路历程。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一重境界可以概括为:『立』。「昨夜西风凋碧树」讲到环境的恶劣,「独上高楼」讲到动作和方向,「望尽天涯路」是目的和结果。此第一境界指出了入门和方向,『立』是立志与下决心。
刚信主受洗的时候,我圣经很不熟悉,自然是没有读完一遍。只是知道新约福音书一些零星内容。这没有妨碍我受洗,因为牧师告诉了我福音的中心和重点。『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哥林多前书15章3b-4),我只需要信福音与我有关,我的罪借着基督的死和复活,因着我的相信被赦免了。因着神的恩典,当我相信并接受耶稣作为我个人的救主的时候,这也就是给自己选择了方向——成了「独上高楼」。「独上高楼」并不是指我对圣经的熟悉,可能更多的是我在被很多的外在声音,干扰,抉择所左右之后,选择了那一个方向-就是相信。对我个人而言是众多选择中唯独的那一个。
所以,第一重境界,更多的与知识或者认识本身没有关系。是一个方向的抉择或者说心的问题。过了第一重境界,我还是我,圣经还是圣经,唯一不一样的是我向它多了个方向箭头(如下图所示)。换句话说我从一个四向发散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单向追寻的过程。
很多的慕道朋友可能来教会比较早,认识圣经的也会更多更全面。唯一不太一样的是心志抉择上。曾经有个例子说,有一个在教会慕道很多年的人,有段时间晚上天天做梦,梦到数字「19」,他怎么也搞不清楚这个「19」是什么意思。情急之下只好去问牧师,牧师听后笑着答到:“人的脑袋和心脏之间的长度是「19」寸啊!”。好像是神在刻意提醒这位慕道朋友,别老把圣经装在脑袋瓜子里了,得开始要用心来做抉择了。巴不得很多的朋友都能梦到「19」呢!然后都可以『立』定心志跟从主。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重境界可以概括为:『守』,确定了『立』的方向之后,更多的是坚持与执着的态度。这中间的过程是「人憔悴」,但心态仍是「终不悔」,坚守当初的选择,并且追求。
差不多在我信主后的2年间,我开始阅读圣经,大把大把的读,比如一晚上看一遍《创世记》,《启示录》。然后参加很多的特会,福音营,夏令会,灵命进深营等。喜欢去教会和查经班,也特别喜欢有外面的牧师/宣教士来教会。然后网上也有很多的资料,各个圣经的翻译版本,各本圣经书卷的查经讲解,各个牧师讲道录音,视频专题等。很快的,自己就被很多的知识信息所包围。花了很多的时间,也真的很有收获。我知道自己与圣经有了交集。
记得09年我刚到美国读书时,教会的牧师分享说当年他物理博士毕业后写家书给父母,报告自己顺利毕业拿到学位,但同时他说让他收获最大的不是这个博士学位,而是认识了主耶稣基督。那时我刚来求学,他作为一个长者和过来人,却讲到拿到学位不是他最觉得成就和收获的。当时我的反应是这样的想法我还接受不了,然后我就在思考,从他的角度能讲出这样的话的原因是什么。到今天,我对牧师的话不是吃惊,反到是认同。我在读书的几年里,大部分的时间其时也都是用在圣经上,要不然的话我在本文开始说不定可以自豪的分享大事业、大学问者的几个境界了呢。这当然是玩笑,不过因着对圣经的接触,自己的观念和心态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到是真的。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三重境界可以概括为:『得』。「众里寻他千百度」强调了一种历经沧桑的追寻过程,「蓦然回首」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种顿悟,光照(enlightment),结局就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事实。「在...处」反应了「得」的确据,我们确实找到了,看见了,瞧,不就在那儿么。
其实第二重境界时我时常也有收获,但是我知道那很多的知识都是脑袋里面的,真正的「得」可能要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正如罗马书5章3b-4所写『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
相对于第二重境界的「获得」,第三重境界的「得」更多的是物(圣经)与我的交融,变成了知识「获得」的吸收。在粗俗一点讲,就是「吃的猪肉变人肉的过程。不过有一天你拉肚子了,你就知道那滋味。生命「得」经历也会有痛苦和磨练,是一个阶段与一个阶段的积累。如同洋葱的皮,你一片片剥,过程总是让你掉眼泪,但是剥到核心,才知道是空的。这种境界的「得」,得到了以后,生命升华了,但我还是我。
记得,信主不久有牧师长老说有些关于圣经的书你现在不可以看,或是因为对你现在认识圣经的帮助不大,或是你还不能分别其中的好坏,看了反而不能消化。也就是说当自己还没有达到一定境界时很难『同感』或者『舍得』。经历之后才会有『同感』,能够分辨之后,「舍」去不太好的,才「得」到真正有帮助的真理。
第三重境界也就是「信徒成圣」的过程,我刚刚才尝到一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多的时候是徘徊在第二和第三重境界之间。细想来,因着恩典「独上高楼」,凭着信心「人憔悴、终不悔」,带着盼望「众里寻祂」,末了的末了,希望我也可以坦然无惧的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提摩太后书4章7)。巴不得,每一位读者在各样的知识和善工上都能经历这三重境界。给追寻一个方向,给奋斗一个态度,给结局一个盼望。
2017/01/23@12:40AM 于加州
如果这些文字对你有帮助,或者你也愿意一起寻找,欢迎点击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知道你很忙,但愿我写出来的文字对得起你看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