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常识:锣鼓(五)

《杀惜》中的宋江,向阎婆惜索取招文袋而起争执。宋是撩袖勒臂,阎是两手插腰,赶过来,赶过去,宋念“大骂阎婆惜,把我宋江欺”时,便用“咚叭歹仓歹歹咦歹咦孔仓朴朴朴”的“扑灯蛾”针锋相对,甚为激烈。

“一记头”的点子,有“刮啦仓”、“奔登仓”、“扎扎仓”的分档。如《群英会》中的周瑜,闻孔明一夜造箭十万,又气又恨,他将翎子一飘,再眼睛一睁,身子往后一顿是,便用“刮啦仓”。《恶虎村》中黄天霸拜庄,与濮天雕、武天虬相见,冲到台口,那个寻衅的“比粗”亮相,便用“奔登仓”。《开山府》中的邹应龙,连叫老太师,未闻下文,怒冲冲唱“问我一言答一声”,再双挥袍袖,卷起来朝后一撑腰,便用“扎扎仓”。

戏将演到告一段落时,那才用到“尾声”,有唢呐吹动,配合一起。如《空城计》中诸葛亮,斩了马谡,接过赵子龙,临末了快下场时念“后账备宴,与老将军贺功”,那就打起“咚叭仓采仓歹采歹歹仓歹采咦歹仓”。这是结束的锣鼓。

总的来说,京剧中的锣鼓武场,虽居伴奏地位,但它是每一出戏的动脉,像机器上的的总纽一样重要。舞台上的大将军、小姑娘、莽英雄、丑公子,以及刮风下雪、山崩地裂等任何事物,都是少它不得的。

我们欣赏京剧,能够熟悉了京剧的锣鼓经,对于剧中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以及他们的内心活动,才有更深的感受,才能更进一步的领略京剧的美妙之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昭关》中伍子胥心事重重,一夜须白,闻东皋公叫门,唱“适才蒙咙将合眼”时,伸腰研掌,抬头擦擦眼,便用“咙咚叭嗒歹...
    512song阅读 387评论 0 4
  • 《追韩信》中韩信弃官而走,萧何闻报,对家院一声“带路”,赶到驿馆,那几下一顿三挫、紧而又急的台步,使用“嗒歹仓采仓...
    512song阅读 229评论 0 1
  • 以水袖做出各种舞蹈姿势,最初是十分简单的,但是在男角整冠和女角理鬓的时候,稍微吧水袖抖拂几下,不过是“点到”(应景...
    512song阅读 604评论 0 3
  • 这里,举几个一般的例子于后: 《铁笼山》中姜维的出场,起霸亮相:拉开“云手”,抬起“山膀”,再冲到台前,转身下腰,...
    512song阅读 430评论 0 2
  • [摘要] 在戏曲舞台艺术中,锣鼓积极参与配合表演,从细致入微的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戏场气氛到推进剧情高潮,从驰骋戏场...
    姜白茶阅读 1,6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