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到职场人士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很忙,没有时间读书。只要我一听到这句话,我基本就断定,这个人不会“用书”。设置将读书与工作摆在了对立面。今天我想参照自己读书的方式,来读一个管理办法,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从标题开始。最理想的读书状态就是花最少的时间,了解最多的资讯。要想实现这个目的必须要具备概括的能力。文章中最重要的概述载体就是标题。所以读标题的主要目的就是快速了解全文要点。
从标题中,我知道这篇文章的重点是所有权、登记、管理方法。挑出要义的目的就是为了下一步引出问题。
2.引出问题。读书也罢、读文件也好,但凡只要字数多、写得比较枯燥的,都容易出现视觉疲劳。为了保持专注,我们必须带着问题阅读。设问的素材来源,一般就是标题和第一段。
根据标题和第一段解读,我的问题主要是三个,生产设施的所有权定义是什么?谁来登记?怎么登记?
3.明确基本概念。大多数文件都是明确定义、实现定义目标,所以为了解决所有权的定义问题,作者在管理办法里面,首先明确了生产设施的范围,重点突出了依法依规。接下来,作者明确了生产设施的所有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占有、使用、收益、处分4大权力。
4.明确了实施主体。我刚才已经说了,很多管理办法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定义目标,所以在接下来的内容里,作者回答了我的第二问题,说清了登记工作由区主管部门负责、乡镇街道具体负责。
5.规定了登记基本原则。读者是有惰性的,他们永远希望能做到以小见大,所以在详细介绍如何登记前,作者先说了登记基本原则。原则的要点主要是自愿申请、如实登记、用途一致。为了方便执行,在解释原则的时候,还对登记后的结果进行说明,比如产证名称、产权人的姓名、产权地址、用地、设备名称、登记等其他信息。
6.详细登记流程。这一段实际上就是对原则的拓展,让登记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主要包括申请、初审、公告、登记、动态公示几个环节。
7.其他情况的处理。和大多数文章一样,先一般再特殊,作者重点阐述了初始登记、变更、抵押、失效等情况下的处理流程。可能是区主管、乡镇街道处理的流程大同小异,作者主要从提供资料、情况产生条件对文章进行详解。
虽然这是一个管理办法,但是我仍然能用读书的方式对其进行拆解。在拆解的过程中,我仍然遵循的是金字塔原理,按照先总再分,先一般再特殊,先结论在流程对全文进行了精读。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述这个方法的话,那就是生产设施所有权管理办法给出了定义、范围,明确了登记实施主体、实施过程及其他特殊情况,为所有权的登记和管理明确了规范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