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风声》:人人心里都有鬼,懂得放开才能不惧不悔

麦家,是这个时代鲜有的高人气作家。

他的小说《暗算》获得茅盾文学奖,《解密》被翻译成33种语言,是世界图书馆收藏量第一的中文作品。

他是首位被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收录作品的中国当代作家。而这个文库收录的都是像海明威、加缪、弗洛伊德、马尔克斯等诸多大师的作品。

他的长篇小说《人生海海》创下了销量奇迹,小说《风声》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

麦家无疑是位成功的作家,但是没人知道他如今的成功竟然全部来自于他曾经的不幸

麦家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家庭成分的原因,在动荡的时期被划分到“黑五类”,地位低被歧视。在学校他经常被老师和同学羞辱,在家里,他又经常被脾气暴躁的父亲打骂。

在童年时期深受这些不公平的对待,弱小的他感到无比的自卑、无助和悲伤。他和父亲决裂,远离故乡,这种童年创伤深入骨髓,几乎毁掉了麦家的一生,他是个很难感到幸福的人。

那个时期,麦家没有朋友,无人诉说,日记成为了他唯一的朋友,他在日记中发泄心情和书写秘密。正是这些文字,抚平了他的痛,打开了他沉默的内心。

他曾经说,自己的日记本,是无论如何不能给别人看的。

麦家将自己的那份大孤独,大绝望都写进了自己的长篇小说《风声》中,恰如他的心境,从绝望孤独中寻找出口

麦家的日记本,承载了他不愿与人诉说的往事。正如《风声》这部小说中,虽然人人都在抓鬼,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个“鬼”,是不可告人的秘密,害怕被人发现,害怕走漏了“风声”。

01. “老鬼”李宁玉:以孤独之大智慧,绝地反击,向死而生

1941年,中国还处在硝烟不断的乱世,在杭州西湖畔,外表看似平静的裘庄,里面却俨然成为了人间地狱。在这里,被秘密看守的四个嫌疑人中,有一个是地下工作者“老鬼”。

情报科的破译员李宁玉,性格冷淡,不善交际,她就是真正的“老鬼”,此时的她,不光面临暴露身份的危险,又身负重任,需要将一个重要情报传去。

她身陷密室,面对身边人的怀疑与杀意,只要有一丝怯懦与嗫嚅,一丝软弱与松懈,她就将接受死神的召唤。

然而,在危机重重中,一个女性的强劲灵魂爆发了,她以坚硬如铁的内心、狡猾如蛇的智谋和对革命信仰的虔诚来对抗各方。她用大智慧、大坚韧,扰乱敌营,绝地反击,以命相搏,最终不辱使命,成功将情报传递出去。

这是一场勇士戴着镣铐的灵魂之舞,也是一曲革命者用生命谱写的信仰之歌。

有人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而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李宁玉无疑是第三种人,正是有着身为“老鬼”的使命和信仰,让她即使面对黑暗,依然能够看到璀璨的星空,即使满身荆棘,依然充满了力量。

李宁玉的肉体死了,但是李宁玉的精神、一个党员的精神却得到永生,永垂不朽,世人敬仰。

02. 顾小梦“鬼迷心窍”:一个女人的赞歌,两个女人的悲歌

《风声》中关于顾老的秘密,作者几次提到,都三缄其口。

但是细品之下,不难发现,顾老这个守了一辈子的秘密就是她对“老鬼”李宁玉的爱,无法说出口的爱。

其实她早就对李宁玉“老鬼”的身份有所怀疑,收到情报后,也是故意装作破译不了,让李宁玉来破译。

她和李宁玉,一国一共,其实都是特务,都是有“鬼”的人。如果顾小梦聪明的话,会选择明哲保身,揭发李宁玉,保全自己。但是她却替李宁玉保守秘密,最终还帮助李宁玉将重要的信息传递出去。

用顾老解释,李宁玉当时双膝跪地,哭着求她,感动了她,所以才选择帮助李宁玉,即使李宁玉自杀身亡后,依旧冒险替她传递了信息。

但是在第三章“静风”中,作者有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潘老的葬礼上,那些老战友没有一个流泪的,因为这些人是不相信眼泪的。”

顾小梦是谁?一个被送到美国接受严格训练的特务,怎么可能看到对方下跪、哭泣就心软的答应对方呢?更何况这是对自己甚至对父亲都有致命的风险。所以,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心软为借口,掩盖自己心中那份真正的情愫。

顾小梦直到老,依旧保留着李宁玉的遗物,包括她的头发,木梳等等,她视若珍宝,每一次拿出来它们,记忆就回到在裘庄的那段日子,那可能是两个人相处最长的一段日子了。

这一份内心无法言说的爱恋,爱你在心口难开的秘密,成为了一份禁忌的情感,顾老只能珍藏于心。

03. 潘老“鬼话连篇”:历史像坐地而起的风声,真假难辨

潘老是李宁玉的表哥,在执行任务期间,他假扮李宁玉的丈夫。第一章“东风”就是以潘老的采访内容,撰写成的故事。

潘老所说,那个至关重要的讯息是隐藏在李宁玉留给孩子的那副画中,用长短不一的小草来表现摩斯代码,传递出去的。

而在第二章“西风”中,这一点被顾老推翻。这是个常识性的漏洞,李宁玉即使自杀身亡,谨慎的日本人也不会立刻将她的尸体和遗物送回家去。

事实的真相是,李宁玉自杀后,顾小梦假装发现了密报,告诉了日本人,从而获得了对方的信任,骗取外出机会,传递信息。这一切都是李宁玉死前和顾小梦设计好的。

可以说“西风”是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它推翻了前面的结局,将有矛盾的地方,亲自揭穿,并且给出了新的结局,让读者拍案叫绝。

近些年,兴起了一门名叫口述历史的学科,采访者以口述的方式,讲述其亲身经历、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历史,进行记录留存。

口述史真实性需要鉴别与证实,因为口述者价值取向,对其真实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个人在回忆的时候很容易偏向于群体价值取向。

意思就是说,在口述过程中,口述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逐渐走向所在群体价值追求的过程,他在叙述历史时不断地用群体价值观校正自己的价值判断,因为他是这个群体的一员。

潘老为什么要说谎?可能他不想提到顾小梦,也可能他想把功劳都归于我党,而顾小梦毕竟是敌对阵营。

拷问历史,就是为了拷问人性,丈量人心,很遗憾,潘老心中的“鬼”被揭穿了。令他无地自容,羞愧而死。

历史是由活着的人书写的,所谓“史实”,却始终虚实不定,真相不明,像远处传来的消息。历史像坐地而起的风声一样吊诡,人云亦云,真假难辨。

04. 每个人心里都有鬼,没有人是无辜的

《风声》中人人都在找鬼,其实每一个人心里都有“鬼”。

潘老心里的“鬼”,就是他为了荣誉与利益,对世人编造了故事,他害怕被识破。

顾老心里的“鬼”,则是她深深埋在心里,无法表达,也无处表达的爱恋。

李宁玉虽然是“老鬼”,心里隐藏着最大的秘密,但是那却是她的信仰,她因信仰而强大,无愧于心,无所畏惧。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想要活得好一点,人人都有私心。也难免会有一些阴暗的、不开心的经历,恨也好,悔也罢,每个人心里都有鬼,没有人是无辜的

正如作者麦家一样,童年的阴影一直影响着他,他笔下的文字变成他力量的源泉,随着时间的稀释,他也释然了,最终选择与父亲和解,与故乡和解,与自己和解。

和解后的麦家,才能获得对人生前半程的释怀和救赎,才能在文学创作上打开新的天空。

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地方有鬼,就是人的心里。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不想被人发现的秘密,它就像“鬼”一样,它让你害怕,让你惭愧,让你羞耻,甚至让你心如刀割,心中有鬼,阳光都照不进去,心中有鬼,陷阱到处都是。

但是这个“鬼”,不能让别人来抓,只有我们自己来抓,正如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伤害自己一样,也只有自己才能救得了自己。

我们是人而不是神,会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不能放下的,到底是对这件事的不舍,还是对自己的不能原谅?不如放过自己,清零自己,释放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才能做到无惧无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