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21年10月份开始书写我的第一部系列文《成长路上不孤单》,并且别别扭扭完工后,一直没有间断过系列文的书写,短的几万字,长的也就10万字,都被我雪藏在私密文集里,很少回头观望,就连备份到文档里时也只看标题,没有心思去看内容。就像孕育了一个孩子,不管美和丑、也不管健康与否,都不能回炉重造。
有一次备份文字的时候,刚复制完标题,不小心把内容删除了,在历史版本里也无法恢复,内容是2018年外出路过老家时,几个要好的同学聚会,那个时候刚好是我们认识30周年。六六同学做东搞了一个仪式,老大还搞了一头野猪肉,每个人分了一块。当时我们感慨时光飞逝,曾经激情澎湃的热血青年都已经进入了中年,最大的感悟每家都是原配夫妻——其中老四的夫君还是我们的学哥,当时是老乡会的会长,一直被我们尊称为“乡长”。
对于那篇丢失的文章,我曾试图重写出来,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个事,场景历历在目,却怎么也辅助不了文字,至今系列文《八人组合》中的第18章《同学聚会》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想到就写出来是码字三年来我给自己的鼓励,灵感稍纵即逝,过去那个时间节点,真的就写不出来了。
《逆袭》接近尾声的时候,脑子里就有了继续写的念头,情感故事和兵团系列在我脑子里闪现。
情感故事的轮廓还有点模糊,而兵团系列的思路却比较清晰,而且那些人物原型都在我的身边,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继续写军垦系列也不是空穴来风,毕竟我在兵团生活和工作了31年了,从刚出校门为爱奔赴的激情女青年,在这片热土上洒下了汗水,度过了青葱岁月,步入中年,乃至退休。这31年里我了解了对新疆兵团建设的第一代,我的公婆就是第一代军垦战士,系列文《我所了解的军垦一代》,每个篇章就是一类军垦一代的类型。
我家先生是典型的军垦二代,出生于兵团,成长于兵团,工作还在兵团,系列文《铁杆兄弟》记述了他的几个朋友,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归属的的人生。
《军垦二代现状》里每个人物都是我的同事,有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有因某种原因从内地过来投亲靠友来这里谋求发展的,也有向我一样为爱而奔赴边疆的。
《军垦三代面面观》讲述了军垦第三代的生存状态,也是我孩子同龄人的现状,但凡依靠高考考出边疆的大概率不会回来,而大部分孩子还是留在了这里。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再也感受不到那种激情,唯一的标志就是:户籍是兵团的,住房在兵团地盘上!
在地方单位工作的孩子们,对兵团的印记不过是:“我们家是兵团的。”
军垦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全国曾经的七大兵团目前仍然保持兵团建制的只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了。
第一代军垦战士有第一批就地专业的军人,从枪林弹雨、腥风血雨中走过来的老军人;也有为稳定边疆从湖南、山东参军而来的女战士们;也有为了扩大兵团规模从东北部队调遣过来的汽车工程兵;还有为了提高兵团教育素质,提高文体卫生发展从上海支边过来的10万知情。
系列文《上海知情在兵团》有详细的记录,他们10万知情入疆,大多充实在教师岗位上,部分成为了医疗卫生人员,也有极少一部分人员走上了领导岗位。
后来政策许可,大部分上海知情回到了家乡,仍有3.8万知情因为这样那样现实的原因仍然留在了边疆。对于不方便回上海的知情们,政策允许每一家解决一个子女回上海上学、或者工作。
目前仍能看到那些上海老知青们每年往返于新疆和上海——回上海看望亲人,在边疆过实实在在的平静生活。
有了这些素材和对兵团的了解,还有最近30年在兵团的亲身经历,就想把这些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一个再婚家庭两代人的命运书写这一段历史,抛却笔法,写完整应该没有问题。
有了书写的想法,也有了书写的素材,但怎么命名标题让我犯了难:
首先映入脑海的是《军垦魂》!可是我有那么一瞬间就否定了自己,《魂》的气场太大,能量更大,我恐怕自己的能力驾驭不了。
于是我就在《从容小主1000天不写就出局》群里分享了我的困惑,求助于文友们给个合适的题目。
文友@门前水杉给出的题目是《军垦岁月》;
文友@凡世练心给出的题目是《军垦一家亲》。
在我感谢文友们热心提供帮助的时候,小主老师在群里分享的时候,看到我的困惑,给与了我极大的肯定和鼓励:
小主:@河南妞简书,是小说还是系列记录文?
我十分肯定:小说!已经写过有关兵团方面的系列文,想把这些素材加工成小说,不知道能写成什么样,主人公原型都是我熟悉的人,艺术加工就好。
小主:写成长篇小说的话,《军垦岁月》更恰当点,对技巧要求不高,要是我自己写,我肯定用带魂的题目,代表着一个作者的主导思想,一个魂魄主线来呈现。
我表示了感谢:谢谢,魂,我不知道能否把控住。军垦已经三代了,但魂还在,尤其是在二代身上更明显,第三代嘛,有能力的都到外地了。
小主: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这样,一代、二代都是奋斗者,三代基本都到外地了。那就把魂魄放在一代、二代身上,主讲他们,三代一笔带过,把他们的精神讲出来就好。
停顿一下,小主又给我继续分享和鼓励了:
小主:从河南妞大姐想写《军垦魂》这件事上来讲,就能感觉出你是一个有良心的作者,你有自己的魂魄和大情怀,因为这类作品就是为了展现情怀,是带着一种东西去写的。这种题材不管写得多好,可能读者会少一点,但是你自己内心的那种满足程度,往往是要超越其它作品的。情感类作品博人眼球,所以我各类题材都写,就是这个原因。
我有自己的感悟:我在兵团生活30年了,感受着身边的人和事,就想用文字记录下来。至于读者多寡暂不考虑,后续我也会写情感类小说,在积累素材。
小主:有想法就去写不用犹豫,文字哪有什么奥秘?至于掌控,你上手了,就掌控了。你的第一本小说《逆袭》都已经逆袭下来了,还在乎这个?一鼓作气,两本小说就下来了,这个肯定没有问题的。《逆袭》虽然中规中矩,但对于个人发展是有好处的,将来可能会更高一点,比如上到作协的位置,参加一些团体活动,靠这样的作品就比其它网文更有说服力。
我十分认可小主的观点:目前再写的《拯救》已经写到了27章,不方便公布,但会写完。
小主:长篇小说不用着急公布,完本之后,版权在自己手里,怎么处理都方便。
我又说了最近的想法:目前不准备投稿,担心因为一点稿费迎合小编,写作方向被带偏,想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喜欢跟着故事情节走,那种感觉很充实。
小主:所以说嘛,我一写小说生活就特别平静,因为内心已经充盈了,跟着小说过日子的感觉特别棒,写完想写的章节,就觉得,今天的事完成了,心里爽,要的就是这种饱满的感觉。
我的感觉是:把写作当成写作业,到点就坐在电脑前,写完的感觉就像学生完成了作业,想干嘛就去干嘛。
小主:写作的过程,注重内心的感受,通过文字然后疗愈自己,让自己的内心丰富平静,等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和其他人不同。只要写出来就好,结果会跟着过程结束。
我的真实感受是:文字治愈了我的焦虑。
今天小主难得有时间分享这么多:
小主:持续是一个人最大的一个能力,对于作者来说,写一本、两本,甚至20本作品都很容易的,但是写了那么多作品之后,还能一只写,一直写到身体无法承受的时候,还能继续写,还有那种欲望,这是一种很了不得的能力。只要能写一种题材,其它题材只要用心,都可以的。
我的愿望是:余生与文字为伍。
心中有了书写的愿望,文友们的鼓励,小主的建议,我的内心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想到就做,不拖拉是我的个性,生活中是这样,比如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再比如想学厨艺,冬休那一段时间,一头扎进朋友饭店的后厨,还有体验田园生活的同时,夏天几个月成为了业余农民,经营我租来的一块土地忙碌不止。
生活中是这样,写作路上也如此,既然已经定了大方向,还犹豫什么?开笔写就是了,至于写得好坏,不关我的事,我的任务就是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