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想生命的意义

曾经我以为我什么都懂,我自以为我看透了人生,看透了那些人际交往中的微妙复杂的人情世故,我以为我就这样成长了、足够了。我的敏感,让我自带一股深沉,可我不想把它视为文艺青年的范儿,甚至让我感到有些羞愧。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开通了微博,我喜欢看一些看似温和典雅的人生哲理,什么人生短暂,别离痛苦…总之,人生不是快乐的,我当时居然很喜欢这种调调,如今想想,多可怕!

      当前阅读软件越来越多,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等,更多人也越发觉察到了写作的好处,利用这些平台互相交流自己的一些想法,写成一篇篇文章。以前,我喜欢看两类:一是大道理,即是先列举自己碰到的一些“苦情”故事,然后就总结出诸如“生活不易,要听从自己的内心”等等,我现在想回忆一下为什么自己当时偏爱这种主题的文章呢?我想用大人们说的“还小”来一言以蔽之,这样很简单,因为我不想再继续纠结,我想顺畅地把我想说的表达出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类打着“人生哲理”的招牌,时常把“人生的路”、“青春是疼痛的”…挂在嘴边,在我的眼中,写出这样话的人就好像慧能那样的高僧架着云朵高高在上,怜悯众生,而我满脸虔诚,希望受到其“神圣思想”的洗礼成为圣人。我自得其乐地用着这样权威的人生的钥匙,每一次看见这种句子就好像找到了未来的归宿,在别人面前觉得自高一筹。于是我慢慢地变得迂腐,为什么会用迂腐这个词呢?因为我现在的确很讨厌当时的那个自己。

     虽然也有可能那个自己就是现在的我,我迂腐到什么程度呢?就好像鲁迅先生笔下那些穿着长袍大褂,带着眼镜,捋着胡须的卫道士。我喜欢看大道理,还喜欢将这样的大道理说给别人听,整日长吁短叹,人生苦短,居然以为那样就是林黛玉般的伤感多情的美丽,还看不起那些天天乐呵呵的人,心中将他们贴上“不思进取”的标签。可是,我却总像个不得志的老学究,小小年纪就愁白了头发,越来越不快乐。直到有一天读了朱光潜老先生的《谈美》,受益良多,就好像一束厉光从书中的每个字中迸出,向我的大脑劈过来,我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幼稚,人生难道总是伤感的么?难道就像心头一层不能吹散地雾,让心灵压抑而已么?

  “正确活着的人不把问题体验为悲哀,所以环绕他生活的是一轮明亮的光晕,而不是可疑的背景。他们并不急于把问题变为答案,相反,那些问题照亮了他们脚下的路,并慢慢地消失在身后”

     培根的一句名言是“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我们长久地认为人和动物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人会思考,要学着思考,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为什么活着,该如何活着,可是,这一次,我想说,不必想,我们总是因为有了一些不开心的事就开始去思考人生太苦太短,纠结于一些人生、生命、生活的意义不可自拔,当我们听到那些所谓的心灵鸡汤、人生哲理后像是得到了开脱一般,后来就真的一劳永逸,看破了红尘么?

     难道人生真的就是快乐的么?朱光潜先生说,人生来就是受苦的,难道我们就只能聚焦在那个“苦”字上么?前些天见到过一句话,我们时常感觉到“苦”,一点点小事就会让我们感觉到人生好苦,而快乐却特别难,因为让我们快乐的要素需要好多好多。说了这么多,我到底想要说些什么呢?我想这次说完有关于生的问题后,以后不说了,不想去太过于纠结,因为想不透,想透了在这样一个时代,会更加苦。

   不去想生命的意义,那么我该想些什么,想想有趣的东西,想想风,想想光,想想爱。话说这个世界有太多好玩儿的东西了,何必纠结。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附上王小波的一句话:“什么样的灵魂就要什么样的养料,越悲怆的时候我越调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双系统方式 首先参照了别人分享的安装教程,跟着做,遇到了一个问题 由于硬盘分盘只够43个G,所以在交换空间分完...
    枫_梓阅读 250评论 0 0
  • 1、cd命令(change directory ):切换目录 这是一个非常基本,也是常用命令,它是要切换到目录的路...
    发觉原来我只是250阅读 378评论 0 0
  • 《小王子》里面有一句话这样写到: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可以很天真简单地活下去,必是身边无数人用更大的守护换来的。作为一个...
    尘嚣中的微粒阅读 212评论 0 0
  • 中午吃饭时,朋友问我:“我们有一个管理者,自己失职出现工作漏洞,但及时发现问题,像这种情况应该表扬还是批评呢?” ...
    闵语兰心阅读 1,902评论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