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这段话就是本片主题。聚焦于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疏离。“是我想太多,还是这个世界变得太疯狂?”处在一座堕落的城市,小丑一再强调,跟这个世界隔着一堵墙。
坐在公车上友善的逗孩子笑,却被视作骚扰;真诚接受同事的礼物,却被无情欺骗;有心对心理医生诉说,却根本无人倾听。这也许就是:我拼尽全力,却不敌世界满满恶意。
影片故事背景设置在1981年的美国哥谭市,画外音无时无刻不提醒观众,哥谭市正经历五十年里最糟糕的时刻,垃圾堆积成山,全市鼠满为患。
贫民在影院外游行示威,富人却在院内看卓别林饰演的《摩登时代》开怀大笑。
< 鲜明的对比 >
近两年,越来越多电影开始关注阶级问题,或是贫富差距引发的社会矛盾。例如,斩获今年金棕榈大奖的《寄生虫》,去年交口称赞的《燃烧》,还有国内近两年的佳作《我不是药神》、《大象席地而坐》。
这些作品敏锐的捕捉当今社会正面临的最大挑战,而《小丑》同样如此,在表现作为一个边缘人生存的困难性。就如片中小丑所说:想要开心过日子,真的很难。
影片小丑经历了3次重要打击。第一次是事业,幻想自己的喜剧能被莫瑞欣赏,结果换来的是辛辣讽刺;第二次是家庭,最爱的母亲(其实是养母)却纵容养父虐待自己;第三次是爱情,这次更悲催,完全是自己臆想出来的悲剧。
< 为了呈现角色病态,减重47斤 >
这里不得不提杰昆·菲尼克斯精湛的演技。尽管以他的年龄演小丑过于年长,但他依然准确的用三种笑容演绎了小丑的主要情绪。
首先是病理性笑容,随时随地不分场合被动的笑,小丑被养父虐待时,养母不愿听他哭泣,一直强迫他笑,以至于留下精神后遗症,“HAPPY”这个小名就是由此而来。
其次是伪装性笑容,为了合群强作苦笑,例如在酒吧听脱口秀时,明明没有get到笑点,却自欺欺人式的大笑。
最后是释然性笑容,整个人豁出去了,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例如结尾在楼梯跳舞时肆无忌惮的狂笑。
< 从老板办公室出来,秒变脸 >
除此之外,还有遇到黑人女友时温馨的笑,获知自己是养子时失望的笑,杀死同事时阴森的笑,光是“笑”菲尼克斯就展示出许多不同版本,角色完全融入灵魂。
今年奥斯卡影帝估计跑不掉。而希斯·莱杰之后再无小丑,这句话也可以删掉了。
< 要不,一起搞事?>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以性喜剧(宿醉三部曲)闻名的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对于拍严肃电影竟然如此游刃有余。在访谈中,他说:作为导演,我最骄傲的是做到了如何递进小丑的情绪。
首先他利用楼梯的重复场景。影片开始时,小丑被周遭环境折磨的体无完肤,内心无比挣扎,他拖着沉重且疲惫的步伐向上爬楼梯(两次),暗示其在努力维持一种生活状态。
直到经历地铁杀人后,开始随意而轻松向下走楼梯(两次),暗示他慢慢得到释放与解脱。
< 上上下下,越堕落越开心 >
其次,菲利普斯大量使用特写、俯拍和仰拍,目的在于表达小丑极端迷失自我的状态。我最喜欢的是地铁那段场景,也是小丑转变的开始。
忽明忽暗的灯光,大特写聚焦于小丑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配上地铁刺耳的嘈杂声,暗示着小丑内心的混乱和挣扎。那是他第一次杀人,眼神带着坚决和一丝慌张,杀完人后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情不自禁在厕所跳起了舞,荒诞而优美。
最后,导演在拍摄小丑跟踪女人时,摄影机总是隔着墙、铁丝网、玻璃或栏栅。为什么?
其实,导演早已用电影语言告诉观众,这是小丑的幻想,也是自我催眠的手段,当美好的气球被戳破时,小丑也就彻底化身为邪恶之王。
< 永远隔着一层“面纱” >
看前我一直抱着一个疑问,《小丑》凭什么能拿威尼斯金狮奖?绝大多数专业奖项都对超英电影嗤之以鼻,更冠以“爆米花”的称谓。可《小丑》却斩获首个超英电影最高荣誉象征。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对电影的看法让我很赞同:电影是关于美学、情感和精神上的真相。而《小丑》就是真相,有普通人的烦恼与忧愁,他的遭遇能让人产生共情,他代表着每一个社会边缘人,从反面启迪人的思想。
当然,小丑的故事是假的,但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想说什么:超级反派的壳,现实批判的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