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网络记忆随时等待着被“拆迁”。
“互联网时代中竞争失败的产物”,几乎每一个退出舞台的互联网产品都能从这样的角度进行总结,而用户在产品中投射的情感价值也因此被藏匿了。这样看来,互联网的兴衰历史,也是一段共同记忆的“强拆史”:人人网、饭否、落网、豆瓣fm……这些年我们在互联网里搭建的小窝一个接一个的坍塌。面对这些无法挽回的结局,我们只能像草原上的动物一样被迫一次又一次的迁徙。
或许在宏大的资本面前,谈论个人情感是个略显矫情的事情,但我们也希望有一篇文章能够从人的角度,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呈现一些真实的感受和故事。在这个角度上,不论虾米关闭的消息是否坐实,互联网拆迁户们的感受都是值得被呈现的。
无论你是不是虾米的老用户,无论明年的一月是不是虾米的“世界末日”,都欢迎你来聊聊。我们起个头,剩下的你来说,欢迎在评论区大胆开麦。
@Fancy:
虾米是我读书时就开始使用的音乐APP,那时候和豆瓣FM并列为两个文艺气息比较浓的地盘。但后面版权和社交等问题,感觉虾米的算法跟不上了,突然又开始和淘宝绑定必须用淘宝账号登录,有段时间APP的页面颜色也变成淘宝那种深橙色,这让我产生一种清纯民女被地主强娶的感觉。虾米哪怕用户不如其他APP多,它本身在那也意味着一些场域的存在。这些存在是值得存续的,但资本认为不能存续,所以还挺可惜。讲到这里我又非常理解一些网友争夺话语权的活动了,豆瓣有个人发起了“每人每月10块钱买下豆瓣”的活动,大概也是这一个意思。之前在虾米上面存了上千首歌曲,在网易云出来时尝试过迁移,但很多歌曲因为版权问题失败了。我还是选择挪到本地硬盘。可能因为见证过太多数字死亡(尤其是和谐社会之后的和谐),网络和云储存并不保险,而个人痕迹在网上的留存又很多。数字时代,如果给自己找个靠谱的墓地,让赛博身份和回忆不被抹去,最后还是要退缩回本地硬盘的这种实体储存里。这还挺讽刺的。
photo from Barbara and Ale
@大毛:
18年的时候,我和一位好朋友因为虾米有过一次争论。他始终觉得虾米是最好的音乐类APP,而我的观点是,虾米的价值主要是情怀,产品做得早就每况愈下了,迟早要被市场淘汰。我们从几大音乐类APP的UI设计、音乐社群,聊到曲库质量、附加功能,battle了无数汇合。还记得我始终以一种“优胜劣汰”的严酷嘴脸劝他“接受现实”,现在想想我真挺可恶的。其实在他眼里,虾米的价值根本就不是我用上述产品模块就能够拼凑出来的,但我们都知道,最终能在市场里胜出的,总会是我说的这些因素都占齐的那些无聊产品。于是这种话题就只能以“我是旧世界的残党,新的时代里没有能够载我的船”之类的句子来告终。
photo from Barbara and Ale
@Lisa:
去年在虾米上发现了一个德彪西的专辑,是德彪西生前亲自演奏,用打卡器记录的,多年之后又重新修复还原的。我把这件事兴奋的告诉了我的一位喜欢德彪西的同事,没想到那位同事就是这张专辑的上传者。那一瞬间有种“啊互联网的黄金时代”的感慨。对于我这种从“上一代”的互联网过来的人,还记得那个时候我可以随意的把虾米转到其他社交媒体上,微信朋友圈不能转虾米这事让我着实生气了一阵子,倔强的偏不用qq音乐……但后来,虾米歌单里的歌灰掉的越来越多。我在这些年的变化中看到的是,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平台边界,有从兴趣延展到流量逻辑的算法逻辑的演变,有资本逻辑下的版权之争。但最终都回归到跟蛋壳公寓一样的问题,没人care用户。
photo from Álvaro Sánchez-Montañés
@青豆:
作为一个非虾米不可的老用户,虾米于我而言就像视频类app里的B站,社交类app里的豆瓣,功能价值可以转移,但情感价值却无可替代。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虾米能够为“怪奇小众”的口味提供包容与尊重,而不是要使劲力气把你推向“主流”。对于音乐人来说,虾米发起的“寻光计划”让更多人在这个流量时代拥有“被看到”的可能性。网抑云的情感评论区吵得你头疼的时候,还好虾米还能有一块儿清静之地。如果虾米真的会在明年迎来“死亡”,这种打击对我来说不是又一个互联网产品的消失,而是一个曾在我的世界里陪伴我多年的老朋友骤然离世的伤痛。
@小王:
淘宝88会员在网易云和虾米中毫不犹豫地选了虾米,觉得虾米不那么做奇怪的下沉营销、吃相没有网易云和qq音乐那么难看,应该给他多一些关注,没想到说关就关了。说起来信女有一个心愿,如果有朝一日可以把所有音乐的版权都集合在同一个平台上,信女愿付出贵贵的包年费用,只求不要再在各种app间切来切去,尤其是一个歌手的一张专辑被扯成好几块分散在两三个平台上的时候,真的很烦。
photo from Álvaro Sánchez-Montañés
@yaya:
对虾米还真的没有太多关注和感情,只是因为88VIP送的会员福利,就去下载使用了,有时候遇到没有的歌,网易云没有,QQ音乐也没有,就会去虾米搜搜看,有次听完想听的,随手打开了它的推荐歌单,应该是90后音乐歌单,随机播放,都是记忆里那些熟悉的歌曲,一开心就连着好几天独宠它,甚至还发圈感慨过:“虾米这个小东西,推荐的都是我爱听的。”而且它会用音乐流派分类,感觉非常专业。市面上的这些音乐APP都让人没有什么归属感,喜欢的歌手的专辑三三两两地分布在不同平台,我就去不同平台听,只是作为用户在使用着,可能这个平台消失了,会短暂地感慨一下。然后继续游荡在不同的APP之间寻找着自己想听的歌曲,反正我喜欢的歌手在哪里,我就去哪里。(只是有点累……
@JinRyeye:
手机里同时存在5-6音乐app(除了QQ),由于版权问题,有的时候就要切换平台,导致每个平台的喜好推荐有很大的不同,久而久之每个app好像就演变出了自己的风格体系,虾米在我手机里就是日语小清新,虽然也有听歌神器,但是界面清爽和一些音质附加功能还是这些“干饭”软件不能比的。
photo from Álvaro Sánchez-Montañés
@老张:
其实使用网易云音乐比较多,第一次听说虾米是一个在那儿实习过的朋友推荐,几乎所有使用过这两款产品的人,都会理所当然地表达“当然是选虾米啊”,如果你追问为什么,就会得到一种“这还用问吗我服了,你听歌水平不行吧”的鄙夷,但接触每一种小众圈子都会有类似的体验,习惯就好。一旦实际使用对比了各大音乐软件后,确实就能感受到这种像找对象一样的气质玄学”谁用谁知道“。如果一定要细说,虾米的气质就像是一家品味很好的小众娱乐场所,距离最近的地铁站步行要19分钟,容许你站第一排抓着DJ台栏杆猛甩头、或者揣着酒瓶子坐在门口吹牛逼,但是这种娱乐场所总会在某些整改行动或时代脚步中慢慢消失。最后,替那些收藏了几千首歌的用户感到痛苦,算是一种互联网家国流亡的酷刑吧。
我们就先说到这儿 如果你有什么关于虾米音乐的记忆想说的
欢迎关注公众号【青年志Youthology】和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