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寄托
活着!很多时候,人都是在圈里艰难地活着,因为牵挂和寄托才能继续坚持,所以一定要有这些,不然那就太难了。在古代,忠孝节义尤为被士族阶层所重视,忠于君,孝于长;秉节,重义。为何强调是士族。因为在那时,士族是更有机会接受教育的群体,因而更多的接触到先贤所留下的智慧结晶,并且发扬,这里所说的发扬就是忠孝节义等所谓的品。这些就是他们的寄托,也是他们存活背后的坚守。所以一旦某一天这些坚守破灭了,那就是自身灭亡的预兆。西楚霸王乌江自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史书中说项羽本可以渡船前往江东待他日东山再起,可是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也可能是对虞姬的死难以释怀,因而自刎于乌江前。他何尝不想活着去完成他的西楚霸业,何尝不想与虞姬白头偕老,可如今江东儿郎殁,虞姬死,哪里还有支撑下去的理由。如此盖世英雄都难免于此,更何况普通人!
寡欲者更易存活。欲望越少活着越简单,知道的越少活着越简单,所以还没上学的孩子是活得简单的,得了健忘症的老者是活得简单的,精神病院里的病人是活得简单的!但现实世界却不能太简单,不然很难运转起来。所以无欲无求的寡欲世界只是我们的希冀罢了,毕竟有寄托就有了坚持的理由。生活如此,生命亦是如此!生活中有一件或若干件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去坚守,这样的生活会精彩些;生命中有有一件或若干件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或者若干对自己重要的人去坚守,这样生命也才有意义。否则很难不迷茫!
见证了生!记忆中第一次见证了生是在小学二年级或者五年级吧,那时只是纯属好奇的去看产婆接生。大学期间也见证了几个孩子的诞生,去年下半年也是。陆陆续续地降临新生命,慢慢长大!当然生也并不仅是新生命降临世间。生命在世上存活也是生,无论是简简单单还是充满艰辛,只要还未踏入死亡。
见证了死!记忆中第一次见证死亡应该是虚岁六岁时吧,那时刚上学前班。爷爷在那年走了,当时没有太大感受,感觉就是人多了点。晚上爸妈他们在灵堂呆着,自己不敢一个人回家睡觉,还是让人陪着的,好像是邻居家的大姐姐。想起那时还真是没良心,毕竟爷爷在世的时候是最疼我这个小孙子的。刚上大一那年亲眼目睹了一场车祸,那是军训结束后放假,在南门等车准备回家,一对母女骑着自行车从学校出来准备过马路,就在南门口的312国道被撞倒了,女生也是我们学校学生。后来听说女孩的妈妈没有抢救过来,女孩活了下来。那是第一次深刻地意识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有时,意外是来的那么猝不及防。说到意外,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年,村里的好几个青壮年去山西挖煤,我爸和四叔也去了。很不幸的是煤矿塌方了,邻居江子叔不幸遇难了,四叔也被砸断了腿,那时他们俩也才二十岁左右,一个从此没了青春,另一个青春从此被毁!意外和明天真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
之前谈到要坚守一两件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其实也就是寄托。内心有了寄托,才不会老是觉得活着艰难和没有意思,毕竟有了支撑我们的东西。有时会觉得这跟那些宗教信仰是差不多的,教义可以指导教徒怎样更好的活下去。对于不信教的人们呢!那内心的寄托是支撑他们更好存活下去的理由,否则肯定会经常思考为何活着,并且觉得活着真没意思,久而久之有轻生的念头也就不足为奇了。前段时间也在想这个事情,到底活着是为了什么?有时也会觉着没有意思。难道就是为了赚钱、买房、娶亲、生子!不断地在一个死循环里。毕竟目前我们生活的社会,整体观念是这样!每个年代有不同的社会观。建国初,百废待兴,全国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是想着怎样更好的建设新中国,只一门心思往自己家里捞的很少。后来改革开放,经济是发展起来了,但人也没那么纯粹了,很多人越来越注意自家口袋的大小了,有时甚至无所不用其极。慢慢地都在不断变化。但也还好,起码在结婚这件事上。以前适婚青年只要彼此看上眼了,门当户对,人品没有问题,基本上结婚这件事就可以定了。但如今却不同了,现今国内社会在结婚这件事上的观念是,首先要看男方有没有自己的房子,没有的话基本上免谈了。当然也有那些“傻女生”是在乎男方这个人,而选择了嫁。你能说这种观念畸形吗?其实不然,这只是这几年发展起来的新观念,起码大家表面上都很认可。特别是有女儿的家庭,毕竟生活条件都比以前好很多了,肯定不希望女儿嫁出去受苦,所以房子是基本标配,要求也并不过分。男方的话,如果家里有能力的话,也会觉得还好。否则,则会很吃力。这种现象以前也可能会有,但只是少数个体,但现在却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现象存在肯定不是个人能决定的,所以原因也可想而知。之前无意间看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这个项目,其目的是旨在解决儿童问题,包括贫困、疾病在内的一系列问题,故此就注册参加了,每个月定期捐款一定的数额。后来又陆续关注了像黑土麦田和TFC这类组织。发现这方面是一个不错的寄托。除了人类繁衍以外,社会公益的确是个好的选择,起码可以体现个人价值。
第二章烦恼
烦恼!烦恼这个东西会从拥有思想那刻起,就永远植根在脑中,是抹不掉的。拥有意识后,无论是何年龄段、何职业都会有烦恼!孩子有孩子的烦恼,成年人有成年人的烦恼,学生有学生的烦恼,从业者有从业者的烦恼。
前两天跟朋友吃饭的时候,聊天聊着聊着,话题就转移到了烦恼上。朋友说了她的烦恼——导师在学术资金补助方面给的帮助太少了,如果要在期刊上发表文章的话还要自己出钱,出去参加研讨会的话也要自费,另外,出去交换的话也是要自费的(可能导师会出一部分费用,不过你要对外说是他全出的,这中间涉及到不少东西!),就是觉着太艰难了。再考虑到明年读博的话,博士期间学校每个月只补助一千块,又该怎样艰难的生存,仅靠带家教赚的那点钱真的只够应付生活,所以顿时感觉生活没什么意思了!我问:那就不能不发期刊吗?回答说:做文科类学术的话发期刊还是必要的,毕竟对以后学术研究有帮助。而且真要认认真真做学术的话,那就没时间做副业谋生,真的很矛盾。的确是个烦恼!说出来,有人听,心里会感到慰藉。可是听者能做的除了安慰几句,真的也没什么了。不过诉说者当时内心还是会舒服些,后来还是要自己慢慢去应付这些烦恼,毕竟只有当事人才能深刻体会其中的不易。
正月的时候在街上偶遇魏同学(高中的时候同班也同过位),于是找了家饮品店聊了会儿天。起初是谈谈彼此的近况,并没有着重谈些什么。聊天中了解到他当天是在相亲,家里人给介绍了一位相亲对象。于是话题就开始转移到婚恋上来了。我知道的是他大学谈了个女友,而且整个大学期间都在一起。所以就问他为何相亲?魏说了其中缘由。毕业后两个人一起去了浙江上班,没过多久就分手了。刚毕业,日子过的有点拮据,女生所在的公司有个人追求她,而且攻势不小,没多长时间她动摇了,就提出了分手。我想也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吧!虽然没有最终走到最后,但最美好的几年是一起度过的,总归是一场缘分。后来,魏同学家人陆陆续续的给他安排了几场相亲,有些谈了一段时间就散了,有好聚好散,也有不欢而散。时间长了,也就慢慢看淡了!然后就是想着遂了父母的心愿找个差不多的结婚好了。临别的时候他以过来人的口吻告诫了我一句:谈恋爱千万别陷的太深。不知道那天相的那位有没有成功,希望他能遇到一位不错的主吧!魏同学,是一位挺有意思的主,不过在我看来最有意思的是他比我早出生一天,所以我至今都能记得。
潘在老家的一家国企上班,呆了一年多的车间,今年五月份左右才转到行政岗位。没转岗之前多次跟我提过要出走,去大城市发展,但领导每次都安慰说等等,到某个时候就给你转。年初的时候得到消息说五月份有个人回家生孩子,到时去接替她的岗位,于是又开始了等待,可是中途没了消息,又让他烦了一把。不过庆幸的是最终还是转了,从此开始上正常的行政班,星期六、星期天双休,相对之前来说挺好的了。偶尔也会羡慕这种在国企工作的,毕竟有正常的双休和五险一金,但却不向往。前段时间跟我说:现在的感觉是太无聊了,以前在车间是不停地干活和加班,而现在却比较闲,下了班和休息日都不知道该干嘛,所以想利用空闲时间考个公务员,毕竟国企也会有倒闭裁员,而公务员就不会有这个忧虑了,起码是铁饭碗。这当然也是父母所期望的,起码我的父母就一直希望我去考公务员,因为他们的观念是吃公家饭,老了会有保障。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同学写的东西,是关于在农村扶贫以及自己最近在基层的近况。从文字中能看到其中有很多不容易。相对城镇来说,农村会清苦一些,偶尔还会遇到别人的不理解,而且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往往受到的委屈都是自己默默地承担。作为一个女生来讲,能在乡村去为农民做一些实事真的很不容易,而且很可敬。还有一位同学也是乡镇公务员,之前也是做扶贫,还有人口普查之类的工作。现在好像是转到做镇里面的招商引资工作了,要经常跟领导在外面跑企业,偶尔还要跨市出省去为镇里寻求帮扶。总之,都挺不容易的。很钦佩这些在基层的同学们,因为他们真的是在为农村和农民谋福利。起码他们做的这些事有意义的多!
�W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