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这么一句话:“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讲的是人走向成熟各个阶段的问题。
我还在小学的时候,在西安上学,每天就是和朋友在村落里面四处玩耍,又是去哪个同学家里玩捉迷藏,又是在街道上追逐嬉戏,好不热闹。
有天我们去一个同学家里玩,他们家住在顶楼,楼梯旁边有一个已经锈蚀了的梯子,很好奇在这个最高的楼层上面有着什么新奇的东西,可是楼梯太高了,我们这样子的小个子根本怕不上去。
只好让一个人驮着另一个人爬上去去看上面有什么东西,就这么轮了几次到我了,我却比较胆小,生怕自己摔下来,我说算了,我不想去看了,没什么意思。
我心里就想“那上面到底有什么东西?”
不久又在村落的后面发现了一座土山,那时候觉得这山好大啊,这么大的地方供我们去玩耍,岂不乐乎?我们就开始组建了我们的队伍,开始找上山的路。
经过几天的勘探,终于找到了一条路,就和小伙伴们一起一个人拉着一个人艰难地上了山。这座土山确实大,只是上山用的时间太长,没有机会去远处探索,只好悻悻而去。
以后的日子每天就在山前玩,不过我们中有些淘气的孩子发明了一个从土山上滑下来的游戏,也风靡了一段时间,直到我们发现了村落里的黑网吧,就再也没去过那座土山了。
后来我重返小学时候住的地方,这里的村落连同那座土山已经被成对的建筑群替代,遗憾的是,不论是土山上的更远处还是顶楼上面的东西我都没有目睹。
成长对于年少的我来说就是解答一堆疑问句,这是什么?那里有什么?我想看到这个懵懂的世界。
前段时间我特别喜欢写的那个失恋的我朋友小羊,她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容易自我否定的人,总会觉得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虽然什么道理都听得懂,却喜欢一个人钻牛角尖,她总是想不明白自己怎么做才是好的。
我另一个朋友橘子昨天晚上看最新一期的我们的歌,听到了一首特别好听的歌,想要给大家分享,结果小羊说没啥感觉啊,橘子就特别自闭,也不说话了。
我说你说啊,你不说出来多难受,明明想分享又要忍着。
她还告诉我一个故事,她有一次因为她和朋友诉苦,她的朋友却告诉她,我最近不大想和你说话,因为和你说话,你会说不好的事,我会难受,你看我和谁聊天多快乐,你就不能让我开心?
她说自己不说别人不想听的话是因为担心给对方留下不好的感情,就像他朋友说的那样。
我很诧异,在朋友口中听到这样的话,确实很受打击吧,也难免橘子现在没办法正常跟朋友倾诉。
成长对于她们来说就是解答一堆反问句,他怎么这样?我怎么这样?她们想理解别人,也理解自己,更多的是理解生活和想象中的不同。
成长是个过程,有一种东西叫作傻子间隔时间,如果你发现你之前做的某件事很傻,那说明你成长了,那件事和现在的距离就叫傻子间隔时间,这个间隔越短,说明你成长的越快。
这个过程有快有慢,有痛苦也有快乐,但最漫长的是痛苦的过程,因为这时候我们要不断打破自己的认识,又建立新的认识,就是要解剖自己的灵魂,重塑自己。
有人借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成熟是横眉冷对千夫指,可以以一己之力承受生活的恶意;也有人说成熟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随机应变;还有人说成熟是适应生活。
其实成熟既不是极端对抗,又不是默默忍受,也不是投机取巧,更多的是自我与生活的协调。
罗曼罗兰先生曾经写过这么一句话“Il n'ya qu'un héroïsme au monde : c'est de voir le monde tel qu'il est et de l'aimer." Romain Rolland.”
这句话的大意是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爱它,三言两语点出了人走向成熟的道路:
知道自己是什么。
丧、抑郁、焦虑这些情绪词可以说流行于各种网络媒体,走进它们一如走进了独特的舞台,我们时不时都要给自己挂上这样的别称。
一时间让它们替代了我们自身,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我们确实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无法抛开自己的定性词来正确认识自己。
总是幻想自己以后要怎么样,却不愿给自己准确定位,也不远看清楚脚下的路。
理解他人和生活。
认识到大多数人的不良行为,实际上来源于恐惧和忌惮,放下自以为是的态度,懂得理解他人,而不是认为世界上全都是怪物或者傻子。
也认识到人和人之间总有间隔,我们无法解决他心问题,他人也无法解决我心问题,他人不会自然而然理解你,想要就要去表达,不对他人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更重要的是看清楚生活和我们内心世界的界限。我们青年特别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自认了解到生活的真谛,看破人性阴暗面,自己看的比别人更加清楚。真相是我们容易被旧有印象限制,生活里实际发生的事情受到我们幻想的抵制。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橘子说自己不愿意与人倾诉的原因,一是不愿意给他人留下不好的感情,二是担心别人不能在自己倾诉完之后给予共情,这两点是矛盾的。
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支撑自己生活的观点总是产生矛盾,渴望理解自己又默默告诉自己我就是这样了,渴望被爱又悬着双手无法伸向别人。
知道该怎么得到自己想要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描绘了一位驾驶着两匹马拉的驭手,柏拉图说,一匹马是好的,不需要动鞭子,而只需言语和告诫来引导,是人的精神;另一匹马是坏的,马鞭和马刺都很难让他就范,是人的欲望;而御马的人永远有责任、职权、能力引导和控制这两匹马,是人的理性。
驭手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只有能力控制马匹,驭手和马匹之间才能有秩序,类似地,只有我们的理性控制住我们精神和欲望的部分,人类灵魂才能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生活永远在路上,成熟就是使我们看得更加真切的那部分灵魂。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