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色列心理学家尼拉. 凯弗提出的生活态度取向理论,成年人所由孩提时代起,私累了大量潜意识的决定,这些决定共同形成了成年人的生活态度取向。生活态度取向并不描述你是谁,它们代表着每个人在生活中做出的以何种方式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决定。总的说来有四种生活态度取向: 安逸型,控制型,取悦型,力争优秀型。(《正面管教》P220)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生活态度取向分类,感觉挺有道理。联系自身发现,虽然每一分类特点我都有那么一点,但最主要的我还是个力争优秀型的人。我这样的人呢,最关心,最常常想,最担心的事情是这件事是否有意义?是否有价值?是否紧要?总希望去寻求意义,似乎只有找到意义,才能找到出发点和热情。根据生活态度取向理论,我这类型的人相信做的更多,做得比别人好,保持正确,让自己更有价值,更有竞争力,就能避免许多担心的事情出现。这样往往会让身边的人感觉到要求过高,而自己呢,往往也招架不住,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
这样的分析我是认同的。
所以有一度我总想通过阅读找出自己最关心最根本的问题的答案。问题是生命的意义何在? 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也没系统整理所读过的书,但渐渐地似乎明白了些,许多书中的道理或多或少渗透到心里,令我智识明朗开阔许多。
生命的意义可以简单从生物,社会,心理等角度来看。首先生物方面,我们不能决定我们的生,也不能完全决定我们的死。这方面,我命由天。2020都说是一甲子轮回的灾年。从伊朗军政要员被美方无人机斩首行动开始,这一年至今目睹了多少血雨腥风,险象环生。一个人的命,戛然而止,即使他生前有许多丰功伟绩,死后名垂青史,他的命已经没了,对他个人而言再多的意义又有何意义?
接下来的客机被炮轰坠毁,所有机上乘客机组人员全丧命。再后来武汉疫情突爆之初,情势告急,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或在病毒突袭下,许多人的家人甚至全家因此而被夺去生命。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桥塌,地陷,山火,疫情全球传播,美国死亡人数过十万,翼装飞行女运动员失踪坠亡,大学生小学生跳楼坠亡,槽罐车爆炸威力甚于导弹,……还有各种曝光与未曝光的例子,以及当下引发黑人反种族歧视抗议的弗洛伊德不能呼吸的恶警跪杀…… 我们的命,对自己而言是100%,对他人而言,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都不是自己可控的了,也在乎不了那许多。
历史上人物功过自有后世人评说,时代情形变了,曾经树起的雕像也有被推倒扔到河里的。所以我们是要苟且偷生,留得小命一条在的,否则连命都没了,自己还谈何来意义? 所以,从生物角度来说,活着,活下去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意义。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