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孩子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让孩子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获取的知识要比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更有成效,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可能有人会觉得,这种说法太过于绝对,有点言过其实。
古诗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知识的运用还是需要实践来检验,其实最好的老师就是生活,生活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只在书本上学习的死知识,记得更加清晰牢固。
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跟孩子讲一大堆道理,可是孩子还是不懂,该记不住的还是记不住,但是,如果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一个东西或事情的时候,孩子能够记得特别清楚,并且能够记得非常久远,这就说明了生活是一位好老师,在不声不响的情况下就能教会人一些东西。
其实孩子们每天都被生活包围着,但是却离生活那么近又那么远,虽然在生活之中却碰触不到生活。现在的很多孩子由于被家长保护的过于太好,根本无法触碰到生活,更不用说到生活中去学习了,那就更不可能了。不管是是什么目的的学习,最终都要回归到生活之中去,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之所以说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走进生活,是因为孩子和大人比缺少太多的经验,很多东西没有办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起来就特别困难,孩子的世界里对很多东西的认知都是空白,而多多的参与生活之中,有助于孩子增加经验,沉淀技巧,对学习和学习的知识会有更多的理解和领会,有点可以成线。有线慢慢可以构成面。
有的家长可能发现了,当你用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去引导孩子学习的时候,孩子很难理解,一遍两遍很多遍都不行,感觉这孩子这么没有慧根呢,气得火冒三丈,大吼你怎么那么笨呢!其实不是孩子笨,而是孩子脑子里是一片空白,根本联系不到一起,说白了就是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
中国有句古话是:熟能生巧,经验大死学问。经验来自哪里呢,来自于生活中的一次次尝试和操作,在生活中不断的打磨和摸索,学到的一些难能可贵的东西。还是那句话:生活是一名不会说话的好老师,对人的教诲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
所以说,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多让孩子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不要为孩子承受生活,那样并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孩子多多参与生活,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发散能力,还可以训练孩子的手脑眼睛的协调能力。孩子过于缺少生活很容易导致感统失调,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没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