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这件小事

首先,引用张玳老师在引荐《精益扩张》这本书的翻译工作时说过的话:“翻译是比较累的活,经济收入也不成正比,但是能带来名誉,锻炼语言,也可以磨练心志。”希望所有正在这条路上受苦受累的人,最终都能有所收获并乐在其中。

加入ThoughtWorks一年半,在前辈们的牵线搭桥之下,非常机缘巧合的参与了两本书的翻译,虽然加起来10多万字,远远未到“足以谈翻译这件事”的地步,还是希望在本文中从经验的角度分享出一些真实简单的感受,给想要入坑的伙伴们一些参考。

翻译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

答案肯定因人而异。就我本人来说,一开始是误打误撞纯粹图个名,后来发现翻译几乎就是比精读更精读的阅读一本书,你需要了解作者提到的各种术语,知道举证案例背后的事实,有的时候为了一句话,查资料越跑越远像是发现新大陆。在这个过程中,且不论最终翻译的质量如何,一定会对原作的每一句话形成深刻的理解,因为你需要不断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说,才能保证译文的准确性。至于花上这么长的时间精读一本书是否值当,那就取决于这本书本身了,所以这里首先建议有尝试意向的人,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容,这对于克服懒惰这个天敌意义重大。

“有了Google Translate,还需要人工翻译么?”在机器学习技术红起来之后,很多人对翻译这件事情的价值理解就打了个更大的折扣,如果从前人们还相信书籍的翻译出版有“信达雅”的标准,现在大多数人估计认为翻译无非就是把Google Translate的译文随便调整下,能通畅地表达就行了。其实没错,还真就是这样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Google翻译确实大大拉低了翻译的门槛,这倒不是因为翻译的要求降低了,而是因为机器翻译大大提升了翻译的效率。翻译一直以来都是一门对技术敏感度非常高的学科,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 Aided Translate,简称CAT)的技术发展已经超过三十年,翻译实践很早就从纯人工行为转向了人工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策略。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兴起和语料库的不断扩充和完善,机器翻译已经成为译者倚赖的工具,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发明和改善工具,原本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当然,这里不打算讨论机器翻译是否会完全替代人工翻译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可以回复交流,写这篇博客的目的还是为了说回翻译这件事情本身。

翻译是什么?

通常我们所讨论的翻译就是将某一语言的言语产物转换到另一语言当中。更广义来说,它还可以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比如转换为手语,以及一种语言中不同变体之间的切换,例如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翻译。但是究其根本,翻译的核心终归是在译文中完整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如果将人工翻译的过程拆解开,那就是阅读原文,理解原文,输出译文。

理解原文

关于翻译的理论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关于翻译实践的技巧也很多,但是这些无一都是聚焦在“输出”这个环节上的。而实际上,对原文的理解才是翻译的源头。这一点有多重要以及有多难,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最有发言权。

我们通常接触的原著作一般是非文学领域的,例如技术书籍或是商业分析等等。这类比较偏标准化文本的著作,出于其本身的写作目的,通常都是为了说清楚某个问题、介绍某种方法,或是表达某个观点,大体都是表意清晰客观,语言规范且较少存在歧义的。在上下文和逻辑的帮衬下,要准确理解原文并不会太难。如果碰上句式结构复杂,拿不准断句和原意的时候,Google Translate 就可以派上用场了。以英译中来看,谷歌翻译的译文虽然无法直接拿来用,但是不得不承认,机器学习输出的译文对原文的理解准确度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并且,谷歌翻译对专业术语或是一些惯用表达的译语,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提升效率。

也千万切记,Google Translate的释义并不是完全make sense的,所以一定要不断联系上下文来看整体表达是否切意,对不通之处要寻求各种帮助来弄懂。如果译者自己都没有弄明白作者在说什么,只是语焉不详地照搬原表达,不知何以然,那么读者的混乱程度只会更高。

输出译文

准确理解原文之后,接下来就是译语的转化了。如果说上一个阶段要求的是对原语言的理解力,那么这一阶段需要的就是目标语言的写作能力了。写作能力越高,对目标语言的掌控力越高,在理解准确的前提下,当然也就可以更为精准地还原原文的意思。是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写作能力这件事儿不是看几本书就能立刻得到提升的,这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和打磨的技能。大家可以参加一些写作工坊,尝试“21天持续写作”等方式,来持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直译还是意译?

进行译文创作(如果翻译这件事情真的存在“创”作的话),永恒的问题就来了,到底是选择意译还是直译?

一般来说,比较遵照原文语言结构的译法就是直译,脱离原文语言结构的束缚,只翻译意思的译法就是意译。逐字翻译、直译、意译和解释翻译之间并没有非常清楚的界限,但是四者的顺序反映出了一个自由度提升的过程。直译好还是意译好,其实并没有一个高下之分。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翻译风格,直译能保留更多原作的味道和比喻,但是经常被人吐槽“翻译腔”,其实就是表达方式过于西化;而意译就像滤镜,对于目标语言的融合度更高,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但是也会丢失更多原作的风格,读者离原作也就更远一些。

直译和意译的选择并非绝对,对于非文学翻译来说,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的理论非常适合。我们的目的是将原作的知识和信息准确、清晰地传达给目标语言的读者(以读者为中心),首先是重现意义,然后是风格。那么我们能得到这样的优先级排序:准确、易读/易懂、尽可能还原作者的风格(例如幽默)。如果直译的结构十分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那么我们应该在保证意思准确的前提下,选择意译。

一些实用的小Tips

这里有些简单的技巧,可以为我们在处理特定结构的表达时提供参考:

1.不要受困于词性

对词性的敏感(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在翻译过程中很容易束缚住表达。因为词性的概念建立在语言的表层结构上,而英汉两种语言的表层结构恰好差别很大。执着于词性的对应会严重影响意义的表达,例如:

  • It took a long Presidential drive to get them talk again. (在总统不顾路途遥远,驱车前往调停后,双方才恢复了对话。)这句话的上下文是叙利亚外长和以色列总理访美期间谈判陷入僵局,美国总统前往调停,译语里改变了long, Presidential, drive, talk等词的词性。为了确保可读性,一定要跳出词性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建立起的牢固概念。特别是使用Google Translate辅助时,机器翻译大体还是遵从了词性的对应,译者必须有意识地进行调整。

2.拆解句子结构,分合移位

切分、合并、移位是翻译中很常用的方法。目的是将原语言更自然地用目标语言表达出来,可以对原文进行切分、合并或是调整词组/从句的顺序。

  • My father was not wrong in judging me too young to manage business of importance. (我父亲认定我太年轻,办不了大事。他算是没说错。)原本很简单的一句话,译成中文后成了两句,但是表达的层次更清晰也更自然。再比如 Thank you for your advice and counsel 译为“谢谢你的忠告”,因为两个词实际是一个意思,重复只是一种语言手段,翻译可以考虑合并。

如果想要表达更通俗易懂,可以尽量使用短句。短句是否一定就是好,这点尚存争议,也取决于译者风格。句子越短,意味着对原文的拆解越彻底,译者发挥的自由度越高,也更有利于读者的理解与阅读,比如本段的表达。但与此同时,这种译法表达错误的几率也偏高,且更容易损失原文的味道。

3.被动语态的处理

被动语态是英语的惯用表达,例如 I was told that…中文里虽也有被动结构,比如上面这句话就可以翻作“我曾被告知……”,但是实际应用场景中,除非特意强调,例如“他被捕了“,通常并不会颠倒主谓宾。我们需要意识到,大多数情况下,被动结构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特别是在技术类书籍中,因为没有特定的主语,所以被动结构成了常规表达方式,翻译时什么时候应该转为主动,什么时候应该沿用被动取决于译者当下的判断,并没有直接的判断标准。可以注意以下两点:

  • 被动转主动时,汉语中可以不需要主语;
  • 即便使用被动语态,被字有时也是可以省略的,例如“广告随处可见”;就算无法省略,汉语中还有其他助词可以表示被动,例如:受、遭、让、叫,等等,尽量避免“被”字连篇。

4.增词不增意,删词不减意

增词通常出于两种目的:一是用更多的词解释清楚原意,例如前面提到过的long Presidential drive;二是增加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词,比如“而且”、“所以”、“于是”等等,使表意更通畅。

减词的目的是改善汉语行文,例如 He shakes his head 就没有必要翻译为“他摇着他的头”,“他的”两个字就可以去掉。英文中因为严格的语法结构,其实很多代词、连词和介词都不需要逐词翻译出来,减掉不影响表达的词是保证汉语简洁的常用手段。

所以不论增词还是减词,目的都是使表达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而不是对原文的意思进行增减,在保证含义准确的前提下,译者自己可以把控这个度。

5.校对

翻译完成后一定要自己校对一遍!这点很重要!很多在翻译时觉得挺正常的表达,在最后校对时会觉得完全不通。校对一般脱离原稿,这时的目的除了修改错别字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表达。把自己当作一个陌生的读者,看译文是否达意。

写在最后

总结来说,对于偏标准化的专业类书籍,翻译没有所谓的门槛,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尝试的学习方式。最大的障碍只有懒惰和不求甚解(其实是一回事)。马上又要到大量书籍等待认领的时候了,分享一些个人建议:

  1. 正如前面提到过的,选择的原著最好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2. 翻译的效率高低与专注度正相关,因此翻译的时间尽量不要打得太碎;
  3. 针对专业书籍,最好创建并维护一个术语表,保证译语统一,特别是多人合作的情况下;
  4. 如果原作的格式较多,推荐使用markdown编辑器,Ulysses或者MacDown都不错;
  5. 魔鬼都在细节里,翻译过程中这点尤甚。格式、注释、术语等等细节问题尽量不要积压到最后一起处理,每一次的任务结束都尽量保证完整性和准确性,因为最后校对阶段极有可能不会再逐句对照原文检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539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911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33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723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9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62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4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08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54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4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04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04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3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5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5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7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92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