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三国演义中拦截曹操的不是关羽,大约情形会是这样吧:
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将问: “丞相何又大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 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 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赵云,白马银枪,背插青釭剑,大喊一声:曹贼,我家丞相早料到你要经过这华容道,今天这里就是你葬身之地。
说毕赵云拍马挺枪直取曹操,有大将许褚徐晃前来拦阻,赵云挺枪磕开两人兵器,另一手抽出背后青釭剑,冲着不远处的曹操大喊一声:看法宝。
青釭剑带着寒光直取曹操,曹操挺手中短戟相迎,怎奈赵云久历战场,刀剑上的技巧娴熟,这纪飞剑用了巧力,曹操一磕之下剑柄倒转,剑刃正砍在脸上。
一瞬间一个念头在曹丞相心中回旋:这下,我的头风病算是彻底好了。
建安十三年秋,曹操战死于华容道。
曹操一死,他留下庞大家业由谁继承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自己手下谋臣司马懿杨修的辅佐下,展开夺嫡之战,曹魏内部矛盾重重刀光剑影。
吴主孙权见刘备再无利用价值,举兵侵占荆州,刘备再次被打的无立锥之地,带着关张赵云诸葛亮仓皇投奔西蜀刘璋。
刘璋软弱,对刘备这位大汉皇叔还算不错,给了他一县之地暂时安身。
刘备和孙权夺荆州一战,精锐损失大半,想要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既定策略掳夺西蜀,力有不逮。
另一面,曹丕惨胜曹植,登上王位,但是国力消耗巨大,孙权趁机占领了合肥等许多曹魏要冲,隐隐和曹家行成南北相望势均力敌之势。
奔波一生的刘备终于老死蜀中,起事时是织席卖履,奔波一生也不过借人一县之地暂时栖身,他心里不甘啊。
临终前刘备握着诸葛亮的手流泪道:先生,如果当年我们不派子龙杀死曹操,结果也许不至如此,不至如此啊……
2
所以曹操不死,对刘备才最有利。
孙权为了抵抗曹操需要刘备这个盟友,这是刘备存在的意义,这叫养寇自重。
如果后世的吴三桂真的读懂三国,大约也就不会在昆明街头勒死永历帝了。
敌人的敌人未必是敌人。
正史中刘备根本没有派人在华容道拦截曹操,当然曹操也没有三笑。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天才的设计了华容道这段故事,凸显了曹操之奸,诸葛之智,
关羽之义,显示了中国的高级智慧。
《三国演义》中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为何必是关羽?
因为在诸葛亮的算计中曹操不死,刘备才会利益最大化,但是拦截曹操是向盟友孙权显示自己一方的能力。
所以华容必须道拦截曹操,但是又要保证曹操不死,这比较高难度,毕竟不能派个阿猫阿狗过去虚晃两下然后放走曹操吧,这也显得太假了。
这种事儿要做的巧妙,不留痕迹,所以诸葛亮让和曹操有旧的关羽去拦截曹操。
孙权那边看到自己派遣拦截曹操的是刘备集团能力第一的关羽,自然没话说。
诸葛亮对关羽曹操的为人又了然于胸,知道曹操如果以旧情求关羽高抬贵手,关羽必然下不了杀手,义气千秋的关二爷必然会放走曹操。
在三国时代,忠义一直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孙权知道关羽放走曹操,也不会有太多责难。
另一方面,关羽对诸葛亮这个新人窃居军师高位一直不服,毕竟原来刘备集团的二把手是关二爷,诸葛亮一来关羽成了三把手,骄傲的关羽心中自然不服。
诸葛亮正好借此杀杀关羽的树立自己威信。
他用激将法让关羽签下军令状,当关羽没有完成KPI时,诸葛亮按照军纪要杀关羽,这就向刘备集团传递了一个信号:我们队伍中曾经的二号人物犯了错,我照样要杀。
但是关羽这种骨干是不能死的,所以最后诸葛亮把这个人情卖给了老板刘备,刘备的恳求下,才免了关羽死罪。
这场大戏很可能是刘备和诸葛亮商量好的,只有他们俩人事先排练过,其他人都是即兴演出。
但是,结果圆满。
============================
文:薛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