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疗愈!科技发展原来可以让人热泪盈眶

AI疗愈!科技发展原来可以让人热泪盈眶



最近,刷视频的时候,看到一位中年男子以“我复活了我的父亲”的视频,视频中称,这位男子的父亲因病去世,但母亲的身体也不怎么好,所以一直对母亲瞒着父亲去世的事情,一直对母亲说的是,“父亲去了外地看病,医院有规定不让接触铁器,包括手机。”这位男子说,刚开始这么说,母亲有点信,但是时间长了,母亲一再要求和父亲视频,他实在是没有招了,便自己录制视频,用AI换脸“复活了”父亲,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视频中显示男子录制的时候,录制了七次,因为男子说:太难受了,自己宛如好像看到了父亲一样......

看到这个视频,终于看到了提起AI不再是股票涨了多少倍,AI发展中,谁圈了多少钱,而在评论区也有人称终于看到了科技发展的真正意义。

事实上,自生成式 AI 兴起以来,一直有人在尝试用 AI 技术 " 复活 " 亲人的方式来寄托思念。2020 年,加拿大人约书亚在名为 Project December 的 AI 聊天机器人网站," 复活 " 了女友。这个聊天机器人是基于 GPT-3 语言模型开发,只要通过特定语料的训练,几乎可以模仿任何风格的对话。

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用 AI 模拟真人的 " 数字人 " 爆火,逝去的亲人身影有了更具象的表现。

实现过程也并不复杂。首先需要收集已故亲人的照片、录音等数据,然后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已故亲人的特点,包括他们的面部表情、语音特征、行为习惯等。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训练一个人工智能模型,利用这个模型来创建一个虚拟的已故亲人,将已故亲人 " 复活 " 在屏幕上,与其进行对话。

而其实,AI复活亲人正在成为一条产业链,在一些电商平台,搜索 "AI 复活亲人 ",能看到不少做相关生意的店铺,声称 " 只需提供一张亲人高清个人照和音频,就能帮你实现愿望 ",价格低至 9.9 元,几十上百元的也有。这种用的多是市场上的开源模型。

也有商家自称是自主研发的数据模型,服务内容更加细化,收费标准也有多个档位。比如,定制亲人照片说话视频,30 秒以内 199 元,每延长 30 秒加收 50 元;提供累计至少 60 秒亲人录音、微信语音、视频声音,一比一还原亲人说话声音音色,收费 499 元。

而在网上来自江苏的一位90后小伙张泽伟成立的“超级头脑”团队,已经用AI成功帮助600多个家庭“复活”亲人,实现疗愈。

张泽伟的团队做一个名为“AI疗愈”的工作:用先进的AI技术合成人物的真实形象和声音,再由团队中的心理咨询师在幕后“扮演”这一形象,用该人物的身份与客户交流。

除了“AI疗愈”以外,“数字遗照”和“3D超写实的仿生数字人”是他们的另外两个业务。前者是基于AI技术合成的一种数字照片,可以拥有简单的动作和表情,也可以有一些简单的对话;后者则是以3D全息呈现的立体形象与人进行互动,但还在探索中。

张泽伟称“复活”亲人,这最终是一个疗愈别人的事情,每次服务完得到的不断的感谢,这种成就感是很强的,让他感觉真的帮助到了一个家庭。所以才开始定义这个事情是“AI疗愈”,也可以说是“爱”疗愈。

目前他们收到的需求线索已经超过1500条以上了,但只实现了600多单,失败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条件不满足,数据样本不够多,他们留下的资料太少了,没办法很好地把他们的形象复原出来,这对需求者来说其实是个很深的遗憾。

在因为AI科技的发展引发相关概念股的走强,如果说相关概念股之前是因单纯AI技术从诞生到更新的发展而走强,那接下来或许推升相关相关概念股走强的因素是AI技术让老百姓越来越感受到了温情的层面。但是在通过AI来无论是疗愈还是弥补一些遗憾我们都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因为从前几年AI“换脸”等诈骗事件层出不穷,到现在利用AI冒用名人肖像造谣等新现象的出现,都在提醒我们,必须在发展技术的同时加强对它的管理和规制。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人工智能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可以预见的是,在社会各方的关注下,AI技术绝不会成为“脱缰的野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