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早写作100计划-Day9
清晨的风已经渐渐的有了丝丝凉意,田地间得麦穗也爬上了点点金黄,窗外的柳枝随着风不停的摇摆,落在脚边的柳叶也渐渐泛起了枯黄。弯下腰,拾起躺在地上的柳叶叼在嘴边,提了提外套的拉链,以抵御这丝丝的凉风。
没错,这是一段对于秋天情景的描写,同时也是一段对于文章的模仿描写。
模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还记得我们在《如何让阅读提升写作能力》当中提到的刻意练习的逻辑步骤么?“我们应该清楚刻意练习的有效步骤与逻辑:学习、记忆、模仿、理解、改进、超越。只有经历以上六个步骤,并在一定的时期之内进行刻意的有效锻炼,那么『一万小时理论』才能真正的发挥到他的效用,你才能在这一个领域,变成真正的高手。”
举一个例子,我国的航空工业。众所周知,我国的军工产业是经过了对国外同行的逆向开发,然后进行相关产品的仿制,最后才有了今天我们引以为傲的歼-20飞机、航空母舰、055万吨大驱这样的护国利器。
模仿是六步当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想想我们是怎么学会说话的?想想我们是怎么学会写字的?其实都是经历了模仿之后,才逐渐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体系——【输入--模仿--输出】。这个步骤是我们从小到大,使用的最最熟练的步骤。但是在我们成年之后,恰恰变成了很多人都欠缺的步骤。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大到国家层面,还是小到每一个个体,甚至个体众多技能当中的某一项技能,模仿都有带来飞越的可能性。
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有了成功的例子,但是也不乏东施效颦这样的反面素材。
所以在模仿的道路上,我们要有清晰的定位和明智的选择。同时也要切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如何在写作的路上寻找到模仿的目标呢?给你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找到你喜欢的作家,然后在他的作品当中,找一部击中你的作品,那种第一次读就觉得“天呀,还可以这样写?”精读这部作品,如果你能够将作品的所有情节都能复述出来,那你牛。
我是想说,你要精读作品,然后去熟悉作者的写作习惯、用词方式、修饰手法等等。逐渐的将“形似”的模仿,提升到“神似”的模仿。再经过10篇以上的深度模仿文章,那么你自己的风格也会逐渐的形成了。
别担心,也别怕这样会丢人。因为有很多的伟大作家,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形。
比如我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他就从来不否认自己对前辈的模仿。据说当年他一翻开《百年孤独》,刚刚读完开头,当时就感到了巨大启发,马上就跟别人说“我知道怎么写小说了”。
在必经之处,你应该习得应有的技能。就像打怪升级一样,这关的boss就是你喜欢的作家,模仿他,模仿到可以乱真的话,你就通关啦。
还看什么,还不去打怪兽升级去?
『和潇洒姐写作100天』开始写、写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