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米克斯维特引用了参加商业战略大师课程的学员,说:“我学了很多有关军事历史和儒家隐喻的知识。但是我们得到唯一实用的建议就是,每个公司每年都应该把来自各个学科背景的人成队地送到乡下旅馆中去思考未来。”
这是企业领导层的悲哀,也是无奈。
商业的历史就是企业的沉浮历史,商业战场上到处都是身心疲惫、脸色惨白的战士。
劳伦斯·弗雷德曼在《战略:一部历史》中指出:1957年标准普尔500强公司到30年后只剩下74家依然留在榜单。许多管理战略作品都是写给现有公司看的,而实际上,大多数创新都是新兴公司在新产品成长过程中产生的。
“没有永久卓越的公司,也没有永远繁荣的行业。”
根据统计,美国上市公司的半衰期是10.5年,也就是你随意跟踪不管多少个公司,每经过10.5年,它们就会死亡一半,这个半衰期跟具体行业、公司的大小、上市时间基本都没有关系。常有人想开百年老店并喊出类似的口号,事实上,这些商家肯定高估了自己的生存能力。公司能够存在100年的概率,大概为0.45%。
百年老店,几乎都是非常小众的业务,大都在欧洲和日本,几乎都是一个家族代代传承的作坊。如垄断的钻石矿,或者温泉浴场。
彼得斯和沃尔曼合著的《追求卓越》是一本精彩的书,我曾经非常喜欢它,原因是作品聚焦了管理者性格特征,我始终对人性抱有更高期望。当然,重点是它们回答了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一家优秀企业?他们运用了一系列复杂的数学方法,挑选了一些公司,进行综合评定。最后,他们提炼出了优秀公司的八大卓越特质:采取行动、接近顾客、自主和创业精神、以人为本、奉行价值驱动的执行总裁、坚持本业、组织单纯且人事精简,以及宽严相济。
彼得斯在这本书出版后20年后承认,虽然他至今认为其结论具有说服力,但是书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没有系统的。
这本书是美国第一本全国性的商业类畅销书,最终销量超过600万册。但是,经过仔细推敲,采用回溯眼光来看,《追求卓越》仰仗的是奇闻异事和二手材料,而不是潜心研究。它无法为可持续发展或者生存提供可信赖的依据。优秀的公司也在苦苦挣扎:这本书问世没多久,就有三分之一的公司陷入了困境。
英国杰弗里·韦斯特在《规模》中,提出了关于生物体、企业和城市发展的原理。他指出城市的维度可以不断增加,但是企业有一条成长的抛物线。为什么企业增长不可持续呢?
韦斯特对企业和城市的研究结论是,经营到一定规模的成熟企业,通常是高度限制的自上而下的组织,努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与之相比,城市的发展则是创新而非规模经济霸权胜出的体现,因此城市中的权力没有固定的重心,分散于不同的组织结构,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够掌握所有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城市低效、分散、灵活,正因为如此,城市能够容纳自由和创新,能够持续发展。
这就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彼得·德鲁克被人们称为管理思想界的第一人,或者是“古鲁”,这个词出自梵文,意思是在黑暗中能给人带来光明的导师,但是他不喜欢这个称呼,并且轻蔑的认为,人们之所以没有江湖骗子来形容自己,因为后者单词太长,不适合放在标题里而已。他始终用旁观者的眼光看着企业的发展,给予自己的思考建议。关于企业的规模,他的眼神很犀利,而且很早就提出和动物体对比的思考。
他说:“面积和体积原理的定理说明了规模和复杂性之间的必然关系。机体成长的越大,则其体积重点大部分距离外界环境则越远,因而它就更加需要专门而复杂的器官来供应生命的必要物质。复杂性也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过了一定限度,无论是怎么设计,复杂性都不能为结构所支持。例如,人的身体同大脑的关系,已经达到了进化的极限。如果大脑的体积更大或者更加复杂,维持所需的氧气,就要求更高的血压,要不人无法生存下去。”
对于战略,他更加关注规模的适度。他指出:在企业这样的社会组织里面,规模的扩大很快就会使得复杂程度的增加和对越来越专业化的器官的要求不成比例,很快,就不得不发展处各种器官来照顾内部。他认为,“与不同规模相适合的战略是什么”这一问题,对高层管理而言是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在管理责任篇中,他对过度扩张的宿命给出了宣判,认定小企业能够做到很多大企业不能做到的事情。马云有过类似的说法,小就是美,可是阿里巴巴变成了巨人。
成长扩张是企业的必经之路。可是无法投身蓝海的公司最终会重蹈前辈的覆辙,要么消失,要么被其他公司吞并。红海战略从根本上是不吸引人的,如同在军事战略中寻求脱离残酷的战斗,运用军事情报来实现政治目的避免冲突是一致的。
但是随着企业扩大,对创新支持跟不上官僚和管理开支的增长,这计划是所有企业都难以避免的。
在人们的眼中,战略从来都不是固定的东西,也不是一种服务于所有决策的固定参考。他并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但是它为继续朝着目标努力,进行下一次决策提供了基础。从这种方面来说,战略是改变事务状态,有希望达到最佳状态的基础。企业可以用经济模型描绘动态,但是应对事务的时候,模型就不起作用了。
如何改变这种宿命呢?我想到速度最快的组织——美国空军,它的战略使命:敏捷和包容。必须持续接受挑战,不断进行更新。海纳百川,不设成见,随时拥抱各种创新和连接,才能持续健康成长。当然,这是乐观的说法,如同人类一样,企业也必须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