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一本在矫情中充满思想的书

在书中,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一如既往,柴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书中记录下的人与事,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她是那种骨子里就带着文艺气息的女青年

我跟柴静是老乡,都是临汾人,我所学的专业也跟媒体有关,所以还没看内容的时候我就期待看看这本书。书中有二十章的内容,大多是新闻采访的故事,汶川地震、矿难现场、征地拆迁、家庭暴力、环境污染,同性恋者……这些故事中充满着人性的正反面。也有一些情节有点矫情了,文艺范谁没有,可以理解。

书里记录了她十年间的反思,也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十年变迁,用柴静自己的话讲: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已。


在豆瓣书评上对这本书的评论也褒贬不一,当然大部分都是正面的。

(豆瓣书评)你不能说这是一本完美的书,它仍有些地方稍显自负自足,但是它也勇于自省自嘲。它没有企图在教育你,鞭策你,她希望客观讲述一些你看不见的人的生活,她自己的生活,然后去思考。这是朴实的力量,是生活的力量,是人本身所蕴含的力量。会在读的时候有欲望读完它,在读完之后推荐给别人,这就够了。减一分给太过于描述真善美的角度,事无完美,无真善,无全无丑恶。

当然也有说不好的。

(豆瓣书评)本来说的是挺实在的事,全被那种圣母般的视角毁了,加上条目里某工业码字机器整的那一篇评论差点没让人吐出来。反复强调个体,反复强调自己的缺点和渺小,反复强调自己的痛和无力,加上之前铺天盖地的造势,我真的觉得她是在消费自己【看见】的人和事。

记者是柴静的本职工作,我们对于《看见》这本书的要求也不能太高,实话实说我觉得很不错了。

(豆瓣书评)柴静的自省集。以前不太喜欢她,因为她性格太执拗,有不近人情的地方。而今读了这么一本书,她用锋利的小刀,把自己的缺点剖析给自己看。文字洗练有力道,不像出自小女子之手。她自己总结得最好:“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章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 像水溶于水中,讲了同性恋者在社会中生存的痛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张百川教授说:“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关于同性恋者我写了一篇文章同性恋の爱情

柴静说:“万物流变,千百万年,谁都是一小粒,嵌在世界的秩序当中,采访是什么?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

在第十八章 采访是病友间的相互探问 的后面有一段话描述了一个场景印象深刻。

看守所里,一只不知从哪里来的小猫,每天会从补充热水的小窗口里露出头来,人人都省下馒头争相喂它,“那个猫是个特别大的安慰,你觉得自己还是个人,还能喂别人。你会听到,隔壁的那个黑社会本来特别厉害,能听着在隔壁骂人,特别凶。就那猫一去了,他也叫,‘喵’,特别那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主义 更多精彩等着你!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
    米米粒粒阅读 34,914评论 9 209
  •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读书中也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
    yuqifuli阅读 5,550评论 3 13
  • 大冰用简简单单的文章来表达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看似平凡,但细读你会发现里面的独特内涵。十二个小故事,里面的...
    怪怪_17ee阅读 296评论 0 0
  • Swift国内社区: SwiftMic Install on macOS 想要在 macOS 上使用 Vapor,...
    CaryZheng阅读 397评论 0 0
  • 在通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了解张爱玲,现看到她与胡兰成见面那一段,那时张爱玲早已成名已久,而胡兰成则是在人生的低谷...
    虫虫文阅读 63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