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的经脉足太阳经及病症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膀胱的经脉为足太阳经,起于眼的内角,向上经过额部,交会于头顶。它的一条支脉,由头顶行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bó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lǚ,络肾,属膀胱;”它的直行经脉,由头顶入络于脑,环绕一圈后复出,另向下行过颈项,沿肩胛骨内侧,夹脊柱而行,直达腰部,再沿脊肉深入,联系肾脏,最后入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jiǎ,挟脊内,过髀bì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另外有一条支脉,由腰部扶脊柱外侧下行,贯穿臀部,直入膝窝中。又有一条支脉,从左右肩胛骨的内侧,另向下通过肩胛挟脊柱,经过髀枢部,沿大腿外侧的后缘,继续向下行并合于膝窝内,然后通过小腿肚,出于外踝骨后方,沿着京骨,至小趾外侧的尖端,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guó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足太阳经受外邪侵犯后会发生以下病变:气上冲而感头痛,眼球疼痛如脱,颈项强直,脊柱疼痛,腰痛欲折,大腿拘紧,膝部麻木如缚,小腿肚疼痛欲裂,称为踝厥病。
“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此经所主的筋表现的病症为:痔疮、疟疾、狂病、癫病、头囟和颈项疼痛,目黄、流泪、鼻流清涕或鼻出血,项、背、腰、尻、腘、踹、脚等部位疼痛,足的小拇趾僵直。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以上病症,属实证的应用泻下法,属虚证的当用补益法,属热证的须用疾刺法,属寒证的宜用留针法,脉虚而下陷的就用灸法,至于不实不虚的病症,要从本经取治。
“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本经的实证表现为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两倍,其虚证为人迎脉比寸口脉小。
(原文)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bó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lǚ,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jiǎ,挟脊内,过髀bì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guó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今天学习了膀胱的经脉足太阳经及病症。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