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天天开心”是最普遍的祝福,但也是最难实现的愿望。
大概即便是再坚强的人类平均每月至少也会经历五次不开心,三次自我怀疑,一次大型崩溃,虽然外人从表面上可能压根儿看不出什么端倪。
不开心的时候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方式发泄,要不是化悲痛为食欲就是化悲痛为购买欲再不就是化悲痛为酒杯消愁。
在朋友圈里直接表达心事,对当代人来讲可能比发裸照还羞耻。
成长就是个逐渐丧失表达欲的过程。
深夜是人最脆弱的时候,有一万种难过,也有一万种想要倾诉的欲望,看着光标落在对话框里又犹犹豫豫,可能字儿还没打到一半就一点点删掉了。
觉得自己矫情是一方面,这点破事儿可以说,但没必要。另一方面还是怕打扰到别人。
成年人要学会自己消化情绪,别人没有义务做你的情绪垃圾桶
可是当负面情绪成堆积攒,靠自己一个人真的能消化得掉吗?
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的确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同时因为情绪爆发与伴侣、家人关系紧张,抚养者的情绪还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情绪管理系统的形成,有严重情绪困扰的女性身体器官发生病变的可能性甚至高于普通人群。
但情绪管理不等于情绪压抑,不表现出情绪不代表没有情绪,它仍会无意识地影响着我们。
被硬压下去的情绪我们以为它会慢慢消失,但没有表达的负面能量会在一个角落里累积,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爆发出来,连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
心理学上,人的每种情绪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心理需求,「负面情绪」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比如悲伤是社会连接功能(求助他人),愤怒是为了自我保护而攻击别人,恐惧是为了自我保护而回避危险。
所以适当的倾诉是十分有必要的。妈妈也会跟她的好友约下午茶,聊聊近况,喜事讲出来同乐,糟心事也不藏着独自排解。
同事跟闺蜜每月会固定空出来一天当作“姐妹互助日”,相约喝酒互诉心事,碰见心情不好的时候甚至还会一起抱着哭一哭,痛快地大醉一场,醒来再像个斗士一样解决问题。
大概真正的朋友之前,不光能逗闷子分享快乐,也可以分担痛苦。
以前总是觉得,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不该要求别人以我的悲喜为自己的悲喜,同样我也无法对他人的困境真正感同身受。
现在不太好过的时候我会在选择自闭前,先去拥抱我的朋友们。也并非需要他帮我做什么,支持和陪伴就足以让我更有勇气。
同样我也愿意做他的保密听众,对父母可以报喜不报忧,但面对我,我更希望把朋友的忧也拿过来共同分担。
我们都是彼此需要着的。
长大没那么想象中那么自由和快乐,委屈的时刻越来越多,而能说出口的却所剩无几,不动声色的成年人只能选择自我修复,或者把求救信号写成摩斯编码。
新年里除了“祝你天天快乐”,我还想跟好朋友们说:撑不住了也别硬扛,还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