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图文源自:楚浛
一年一度愚人节来临了,每一年四月一号我总喜欢逗弄一下身边的亲朋好友。
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喜欢这个节,弄一些不痛不痒的小恶作剧也蛮有意思的,尤其看亲密的人儿受骗后的表情——先诧异后无奈地笑········
可能因为知道自己是一愚人,潜意识觉得这就是属于我的节日。
其实我想说大智若愚来着,但看来看去都没有我的一丝半点儿影子,想找点素材都找不到。
只好说一说“大蠢真愚”。
1
今天跟家人去公园散心,老公买了一堆甘蔗给我们边玩边吃。
我大口啃着甘蔗,一边把渣渣丢到妈妈手中拿的垃圾袋中。
突然想起年轻时做的其中一类傻事——从来不在众人面前吃东西。
和父母外出郊游要找一个非常僻静的、无人经过的角落野炊,蚊子多得把我们三个人咬了一身包……
坐卧铺车,我可以坚持在车上三天不吃多少东西,因为觉得当着陌生人的面儿吃东西有损我淑女形象……
跟妈妈在外面吃粉,妈妈觉得粉汤超级好喝,喝得底儿朝天,我觉得她没有剩点渣儿在碗底,吃相不好看而觉得自己的面子挂不住,暗地里埋怨她……
反正这类事情如果不是我年轻时干的,给现在的我知道某人做过这种事情,我肯定觉得这人脑子不是进水了就是缺根弦,四个字——傻、愚、笨、蠢……
唉,其实我也很不愿意承认那些都是我年轻时所做的傻事,咋会有那么蠢的人儿………
2
从小我就觉得自己不聪明不好看,因为从记事起就没听父母就我这些特质点评过啥。
偶尔碰到父母的朋友夸我聪明、漂亮的话,家长就会很谦虚地当着孩子的面说:哪里哪里,她缺点好多……
好吧,既然长相随了爸妈,中规中矩,不算难看地想吐的那种,我就不纠结这点了,但我想变得聪明一点再聪明一点。
怎么才能让别人夸我聪明呢?
那时好像没人经常这么夸过我,我观察了一下那些经常被夸聪明的同学一般反应很快、眼睛一转就有好点子。
这个我是怎么也学不来的,太笨拙,就算心里有答案但怕说错让人觉得自己的回答太傻又生生把到嘴边的答案咽了下去。
所以小时候我经常在心里鄙视自己,因为太多时候证明自己的答案是OK的,我放弃掉多少证明自己“聪明”的好机会啊!
这个也不行,那怎么办?
那我就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看起来很高傲、有范儿的文艺女青年,或许别人会觉得我聪明一点儿。
所以自以为聪明地不断包装自己看起来很聪慧高冷的样子。
现在看来真是幼稚可笑到了极点,傻得不可开交。
与其做愚蠢的聪明人,不如做聪明的愚人。
——莎士比亚
3
自己以为的小聪明在外人眼里那么不堪一击,真正的智慧不是表现出来的,而是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气质、气场中一点一滴自然流露出来的。
后来我发现聪明、愚蠢和智慧都是有关联的,聪明总会伴随着愚蠢,而愚蠢有时又透露着智慧。
有的时候,我们说某人有小聪明时,其实或许在说对方很傻,没有长远的眼光。
有时候,我们觉得一个人很笨很蠢,而到最后又会说这个人“傻人有傻福”时,其实就是在说这个人的愚蠢背后又透着智慧。
真正有智慧、懂得运用自己聪明的人在某些场合会适当装傻、示弱、谦虚,而真正愚蠢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聪明的,往往会下意识呈现自作聪明的样子。
聪慧的人懂得有的放矢、能屈能伸、谦虚有别、互通有无,而愚蠢的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希望别人都能夸赞、赏识、追捧自己。
到底怎样做才能达到聪慧?愚笨的我真不知道。
4
现在我知道,并不需要很复杂地想、学习或者改变什么,也没必要期待或者在意他人对你的评价,你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单纯地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享受这个过程或许就是最合适的状态。
至于是愚还是慧,都是我们从一个视角看待自己或对方而做的评价,但那个是真相吗?
我可以是愚笨的也可以是聪慧的,这些都不妨碍我跟随自然法则去成为我想要的那个自己。
如果你能开始了解自己,不刻意去改变而只是照着自己的本质活,那么你就会开始蜕变。我认为一个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在世界上,完全不被人知道,没有名气、野心和残酷。如果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有多么重要,他可以活得非常快乐。
——克里希那穆提
曾经的我试图让自己显得不愚,现在的我无所谓愚不愚,愚与不愚都是当下自然的呈现。
我想现在的我是多面的,既不是这样也是这样,我只需要看着自己的各种呈现就好了,不评判不抵抗不控制不改变不刻意,一切都是最好的发生。
祝愿聪慧的你能明白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