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老师的教学形态以“单一讲述”为主时,学生就不能讲话。
学生一讲话,你的教学就被打断,而一旦打断,你就会讲不完。
学生讲话时,他也听不到你说的,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听不到你说,而你说的,只有一遍,过了这一遍,他就再也听不到了;或者老师被迫重复若干遍,而被迫的事情是谁都不愿意的。
因为你让学生讲话,学生会越聊越开心,因为学生什么都聊,可能就是不聊上课内容。这跟孩子不爱学有关。
为什么孩子不爱学?
第一、和动力有关,跟家庭背景越来越富裕有关。
第二,现代社会有太多事情比读书更有趣。
第三,学校提供的知识,绝大多数跟学生的生活脱节。知识和学习只是交换分数的工具。一旦交换完以后,就不会记得所学的知识,这也是知识递减的主要原因之一。学习的知识,只是拿来考试,而无法应用。
(所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我们不得不把知识和学习拿来交换分数。在这种不得不的情况下,也许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发挥学校学习和教育的最大效益,就是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个载体,一个训练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毅力、品质、人生价值观、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集体生活和规则意识、生存能力等等的载体。当我们把它当做一个载体时,学习成绩反而只是一个顺带的结果了。)
第四,学生的成绩这么差,是老师单一讲述为主的教学造成的。单一讲述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并且他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如果只是单一讲述的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无法上去的。
另外一方面,老师心里也很矛盾,如果学习氛围不轻松,学生会压抑,思维不能活跃,所以老师有时也会主动地插科打诨,调动学习氛围,但老师插科打诨是可控的,是在调节气氛,而学生一旦插科打诨,老师不能恰当应对的话,往往课堂就跑偏。我们的学生不是不会讲话,而是只要讲话就会聊天。
所以老师需要的有趣,实际上是来自于严肃的学习,深度的思考和解答问题之后的成就感。
此外,“学须静也”,深刻的思维是需要安静的,如果不够严肃,学习就会变得轻佻漂浮,没有成效。所以老师不希望学生讲话。
小结
- 讲述型的老师,因为讲述的效率不高,所以时间不够用,在时间上有压力。
- 孩子不爱学习,一让孩子讲话,孩子就什么都聊,就是不聊上课内容。学生一旦聊天,就无法从老师的讲述中获得知识。
- 老师也想让学习变得有趣和轻松,但这种有趣和轻松是来自于严肃的学习,深度的思考和解答问题之后的成就感,显然学生聊天是有趣和轻松,但缺乏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