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此题目,良久之前,我就想写了。近期,公司大小事终了,拿到离职证明那刻,我终于可以写了。
此文,此念头,六月萌发,八月成形,着手规划。但真正到了瓜熟蒂落时,又是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写。
是明目张胆,无所顾忌,一吐为快?还是山水有相逢,留有余地,言不由衷?
如今,已成为正儿八经的无业游民,今日得以有空,就来写写这工作上的二三事。但是呢,不管写成什么样,它终究是我手写我心,言为心声的不是?
刚好,时值应届毕业生的春招,金三银四的跳槽高峰期,从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恰好两年。
这一路,求职的迷茫与焦虑,任职的欢欣与泪水,绝望与挣扎,如今记录下来,能帮助到你,我最开心。
若不嫌弃,就当是我碎碎念的工作感悟好了;若有同感,自带饱含期望的星星眼,还望你多多捧场哇!
01
又是一年春招时,若同往年,也到了我们公司的招人季。今年,该有不少人来我们公司面试了吧。
3月16日,上午找领导签字,下午拿到离职证明,下班交完考勤卡与钥匙。与公司的这段缘分,它走到尽头了。
走出办公室,拎东西下楼,那一刻,既无怅然若失,也无欣喜若狂。更多的是,如秋水般平静,如雪水般透澈。
门外啊,如黑珍珠般的夜,黝黑透亮,它可真迷人。散去迷雾,挥别阴霾,白茫茫哟,明日啊,必定是个明亮干净的天儿。
2016年3月份,大四准毕业生,找工作那会儿,如同刚出窝,马上要扑棱棱飞向天空的鸟儿,既兴奋,又害怕。
同时,也焦虑不堪。
「要是我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万一我找到的工作工资很低怎么办?」
「除了空有一纸文凭,我还有什么可以往简历上写的?」
「无特长无技能无证书,我能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我又喜欢做什么?」
学校在河北,工作想去上海。普通二本学历,在人才济济的上海,找不准定位,摸不清情况,唯有把自己看得比尘埃还低。
那会儿,经常两眼望着天花板,怔怔到失眠。偶尔,为转移注意力,刷个剧看会综艺,还是会不由自主想到找工作的事。
接着,心有所失,百感交集许久。
那会儿,想着爸妈不复年轻,岁月摧袭,生活的重担,压弯了妈妈的腰,花白了爸爸的头发。此外,爷爷奶奶病痛不断,弟弟妹妹上大学在即。
由此,便想早日工作,挣钱养活自己,分摊重担。
海投简历之后,攒了诸多的面试,16年3月份,凭着一身孤勇,只身一人来到上海。
中午到的上海,找到酒店,放好东西。来不及休息,饭也没吃,换衣服、坐地铁、赶面试。
来到上海的第一个面试,地偏人少,走在那条路上,前无车后无人,只有哐啷啷的挖掘机。
如此荒凉,心中又是如此悲凉。看吧,普通二本,资质平平,能给你面试机会的公司,也就这样了。
可到最后,这样的公司也没要我。
仅在上海的四五天里,我面试了很多公司。在那期间,手机不敢离手,不敢调静音,太害怕错过什么。原因无他,我在等一个电话,一个要我去上班的电话。
可直到临走的前一天,我也没等来。
3月8号,怀揣着最后的希望,我来到了公司面试。
此前,上网查公司的信息,上市公司,行业内翘楚,长三角、山东、广东、新疆、越南,十几个生产基地,遍布国内外。
一系列亮闪闪的标签,迷了眼,晃了心。嗯,这公司大、有钱、正规、靠谱。
面试地点在外滩,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从办公室往外看去,脚下是流淌着的黄浦江,阳光一洒,波光粼粼。对面是高楼林立,东方明珠、上海中心、震旦大厦,依次排开。
是了,这才是印象中的上海,繁华、震撼。
面试分为三部分:笔试、群面,单独面。我最害怕的群面,终归还是碰上了,从未试过群面,也能硬着头皮上了。
原以为,中午之前,肯定能结束掉面试。没想到,光一个笔试,它就花了一上午。
临近中午,我正愁着人生地不熟,午餐怎么解决,HR小姐姐拎着一个大塑料袋过来。
「刚刚我给你们订了外卖,也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口味。快到中午了,你们先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接着面试哇!」
时隔两年,想起这画面,仍是热泪盈眶。
那几天,不是在去面试的路上,便在回来的路上。来去奔波,早已耗尽一天的元气,一切皆食之无味。
那几天,大都是便利店里的面包、饼干,草草果腹。孤身一人,闲不容息,心不在焉,没好好吃顿饭。
第一次遇上面试管午饭的公司,我认定它了,起码有人文关怀吧。
02
从上海回到学校的第二天,我的手机响了,上面显示着一个来自上海的座机号码。看着「上海」两字,隐隐约约,舞台中央,属于我的那束光,它要打过来了。
既期待,又害怕。
下一秒,我的心,它是希望的原野。料峭春风,法桐冒出嫩绿的芽儿,就连饱和度极高的深紫色花儿,也是粉嫩嫩,不腻且雕琢得可爱。
它要我了!我认定的公司,它要我了!
我的春招,我的海投,我的奔波,它要结束了!
我手里紧攥着那张上海的公交卡,那个念头落地生根,然后冒出名为「归属感」的芽儿。手指摸着「上海」两字,那种真真切切的凹凸感,上海,它真的触手可及了。
紧接着,三月底签好三方,四月准备毕业答辩,五月答辩完回家,六月在家陪爷爷奶奶,七月正式上班。
那段时光,胸怀热忱,未来可期,难得快活人生。
我学国贸,普通专业,平凡人生。自小以来,没有特别喜欢的东西,也没有特别讨厌的东西。
既然如此,抱着一种「学一行做一行,做一行爱一行」的心态,当初投简历,清一色的外贸业务员。
7月4日,作为一名外贸业务员,正式入职。
培训那会儿,深受当时海清演的电视剧《女不强大天不容》的影响。
剧中的郑雨晴大学毕业后,进入新闻行业,在经历了传统媒体的极盛与衰落之后,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满腔热血,最终和团队闯出一片新天地。
当中,有句台词印象极深,「我是学新闻的,我只会做新闻!」,特别燃,特别震撼,特别热泪盈眶。
明确的目标感,明白自己所想所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心有热忱、热血,还有情怀,我自小羡慕这样的人。
真正到了自己入职,我也曾依葫芦画瓢般洒热血:「我是学国贸的,我只会做外贸。」但不曾想,两年后的今天便打了个巴掌脸……
那时,只知要做外贸,却未曾细想,做外贸,产品也分行业的。而我入职的公司,产品是传统行业,做面料外贸。
做业务,花时间熟悉产品是基础。当初没去小型的外贸公司,也是考虑这一点。完整的培训体系,有时间熟悉产品,学习业务流程,大公司实力雄厚,它毕竟更有能力承担这些成本。
面料生产的工序多,周期长。七月流火,八月朔风,整整俩月,酷热难耐,工厂实习,学习产品工艺,熟悉生产流程。
那俩月里,我们十几个新人,去过常州徐州的纱厂布厂,也到过绍兴杭州的染厂。
虽已毕业,但初出茅庐,依旧学生味儿十足,不懂人情世故。那会儿,如履薄冰,最怕被坑被骗被欺负。
整个七月,我们都在徐州实习,那段时间,也是难得快意人生。虽贵为集团旗下的纱厂,但待我们是真的好,真的亲。
住。初始,我们住的地方在装修,住的工厂宿舍。初到宿舍,宿管阿姨已亲自替我们铺好床铺,洗漱物品也一一备齐。
后来,我们住的地方装修妥当,两人住的标准间,配备空调热水器,单独装了wifi,另有电视房。
食。在纱厂食堂吃饭,往我们饭卡里充的钱比厂里工人的还多,足够我们荤素搭配,吃饱吃好,买零食也绰绰有余。
行。初到徐州,专车接送到纱厂。后来,去布厂实习,因那边宿舍也在装修,我们只能住在纱厂的宿舍。因这上下班要两头跑,公司安排专车接送,一天两趟。
玩。实习是做六休一,工厂环境相对单调。因此,到了休息日,工厂会专门安排人,负责带我们出去放松,吃饭、唱歌、逛超市、游公园……
曾害怕力所不及,而这一系列出乎预料的暖心之举,慰了战战兢兢的心。曾害怕形影单只,而一起实习的几位小伙伴,宽了六亲无靠的日子。
那年七月,绿野茵茵,骄阳举举,孜孜汲汲。往来者也,必有所成。
03
经过为期两月的工厂实习,九月学有所归,正式入沪上班。
在公司,面料业务共五组,同批实习共九人,除我之外,其他人均是两两一组。当初分我一人在一组,时至今日,我依旧不知这是好是坏。
曾以为,单独一组,资源独有。别的组一下要带两个新人,难免分身乏术,而我们组,只需带我一个,定能不失偏颇。
不曾想,单独一组,活儿全有。一些基础的活,别的组可以两个新人分摊着做,而我们组,独我一个新人,全归我有。
九月中旬上班,十月秋季展会。九月的工作内容,基本在帮公司准备展会样品,顺带更进一步熟悉面料品种。
上班后,第一次崩溃的时刻,便是十月展会过后。为期三天的展会,客户挑中诸多的样布。展会一结束,我们便要给客户找样布寄挂卡。
不同编号的样布,分散在不同的组里,所放置的地方也不同。那段时间,我们新人日常的工作,便是按编号找样布,上跑下找,左翻右掏。
诸多的样布,剪切的时候,难免有粉尘。我们这样一天天找下来,脚麻,鼻子痒,一身布屑,心也蒙了灰。
尽管如此,但依旧告诫自己,作为新人,少抱怨,多做事;作为老小,理应吃苦耐劳,慎言谨行,多向前辈请教。
当时,我们组内共七人,虽然只有我一个新人,但师兄师姐都很照顾。即便组内有位工作十年的前辈,依旧如同龄人般,没有代沟,没有等级分明。
平时,经理单独办公室办公,我们六人卡间依次坐。组内办公氛围轻松,经常互开玩笑,互怼互黑、劳累工作之余,同事间时不时聚餐,请喝奶茶。
之前,在工厂实习那俩月,我们是吃住全包,工资照发。来上海之后,工资照旧,但吃住自己解决了。得亏当初实习俩月的工资,才能迅速在上海落脚。
简而言之,刚毕业这半年工作,虽有落差,但公司人性化,也是充实愉悦居多。
真正风起潮涌,心态巨变的,是17年这一年。
04
春节过后,二月上班,三月春季展会。如同上次秋展,故事重演,情景再现。我们的工作,展会前,准备样品事宜;展会后,找样布寄挂卡。
电影《华丽上班族》有句台词:「每次一开会我就沮丧,端茶递水叫外卖摆桌子,我常常觉得自己好像是个餐厅服务员,读了那么多书就做这些,总觉得很对不起父母。」
那时的心情,就如这台词。每次一找布,开始是沮丧,后来是绝望。
我是学国贸的,来公司半年,我学会的,好像只是找布、切布、叠布、做挂卡、打标签……而业务上的东西,少有触及。
而大学同学们,工作大半年,已开过单了。而我眼前的,只有布,一堆又一堆要找的布。
我不禁自问,大学四年所学,到头来,自我价值真的就体现在这找布上吗?
祸不单行,展会过后,金三银四,公司开始慢慢少人。四月,组内的一个师姐,辞职回家工作;五月,还是组内的一个师姐,辞职走了。
那时的心情,就如这天气。三月春风拂面,四月芳菲殆尽。
接连着两个月吃散伙饭,外受离别的影响,内有找布的煎熬。心便有所动摇:留在这公司,是否值得?
上班后,第二次崩溃的时刻,便在去年五月。除却崩溃至卫生间大哭,与之而来的,还有迷茫不到尽头的绝望。
那年我22岁,却像迟暮的老人,夜深人静时,唯独爱回忆过往。我时常一边懊恼颠沛流离,日子过得支离破碎,又一边鼓励日有所期,一切都会好起来。
白天,元气满满上班;夜晚,短吁长叹归家。那段时期,自我怀疑,自我鼓励;时而清醒,时而迷茫。瑟瑟无助中,犹如一个精神分裂者,永远内心戏满分。
六月,和我一起进公司,和我关系最亲的人,也辞职走了。
她离职的最后一天,下班后,冒着倾盆大雨,绕着几条街道,我陪她去买面包。一路上,云阴沉着,雨滂泼着,树叶哗哗作响,而我的伞在漏着雨。
头顶,是顺发而下流落脸上的雨水;脚下,是积水漫没深浅不知的街道;前方,是混沌未开不可预知的未来;身旁,也是说散就散注定离去的人儿。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蒙尘了的理想,不要也罢。
归来的路上,雨逐渐变小,我们开始谈论起最初相识的日子,那会儿无忧,那会儿恣意,曾经的我们,多骄傲啊!
勇敢如她,难以忍受,那就纵然放手,收拾妥帖,从心出发。
开心如她,不需多时,便找到份合适的工作,专业对口,薪水可观。
难过如我,金兰之交,每日给我零食充饥的人,说走就走了。
煎熬如我,不知多久,才能知晓自己的长处,兴趣所致,内心欢喜。
每次用心的离别,离去的人不苦,最难受的是留下的人。所以,我向来是那个先跑的人,而这次,我却是那个留下的人。
诚然,伤心无用,抱怨亦可耻。如同新生儿初识世界,迷茫过后,我开始认真思考:我喜欢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
艳时盈怀,萎时丢弃,蒙了灰的心,重新擦拭干净,只道:我想改变现状。
颜值半拉,才艺全无,身高更是硬伤,如此看来,更难以觅得自己擅长之处。无从下手之时,从最简单的看书开始做起。
看书时,想起高中常写东西,文笔虽拙,但也有个一两。现在重新捡起,应该为时不晚。
我所处的办公环境,桌子成堆的布,粉尘特别多,本身自带鼻炎,经常鼻痒难受。而纺织外贸,无论是纺织,还是外贸,虽免淘汰之苦,但难逃江河日下。
整洁干净的环境,活力十足的团队,新型朝阳的行业,心之所向。基于这三点,我想到了转行到互联网。然而,我写不来代码,也搞不来开发,那就互联网运营吧。
接下来,买好运营方面的书,又想着,只看远不够。于是,开通个人公众号,边看书边写文章边运营。
常言道,转行穷三年。毫无经验,转行找工作,道阻且长。因此,转行的初期,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支撑。
考虑转行时间和经济问题,便打算留在公司待到年底,过完年再转行。
当然,这些想法都只是初稿,真正一锤定音的,是下半年。
05
去年八月,我们组里的顶梁柱,也是在公司工作十年的同事,因为一些原因,离职了。
因着之前单少人多,单子极少分到我负责,将就着找了大半年的布。顶梁柱一走,组里事儿多人手少,没多少跟单经验的我,恍恍惚惚,赶鸭子上架般,被上前线跟单了。
六月到八月,动了转行的念头,便难以回头。突如其来的跟单,就如一盘可口的饭菜,心心念念之时,吊着胃口;兴致大减之时,哪怕再可口,也是味同嚼蜡,难以下咽了。
同事走时,什么资源也带不走,在她的身上,仿佛看到了十年后的自己。不敢评判好与坏,唯能断定,那样的生活,我并不想要,我想转行。
明了心之后,剩下这半年,百爪挠心。
虽是转行,但在职一日,仍不敢懈怠。
到最后,还是得负责客户,有单必跟。
坦白讲,客户偶有烦人时,但总体还挺好,遇事商量说得通。说到底,时常让我灰头土脸的,是来自内部的不配合。
原本交期宽裕,结果工厂左拖延右耽搁,往往不能按期交货。因着是做加工,对工厂有极强的依赖性,货出不来,打电话催工厂,反而被工厂骂。
客户是上帝。于我们而言,客户理所当然是上帝;于工厂而言,我们并非上帝,我们还得受气。偶尔,我们还得受公司采购的气。
我们业务员,为公司挣钱的,是我们;在夹缝求生存的,也是我们。
过年请假回家,人走事得做完,为此连续加班无怨言。连续义务加班两周之下,因着做事不如领导意,迎来领导的一顿骂。
那天下午,领导甩脸色,说难听的话。
「这种细致的事都做不好,要我说啊,趁早转行好吧!」
听完此话,内心竟毫无波澜,不禁想回一句:「好的,谨遵师命!」
今年3月初,当我拿着辞职申请,找领导提辞职时,给我的第一回应:「辞职?你怎么搞成这样的?」
两周交接完工作之后,找领导签离职手续,一切临了,签字之前,仍不忘叨叨:「下次啊,你得提前一个月提啊,公司没有这么自由的!」
首先,辞职是员工的个人选择,不是员工自身的错。
其次,公司自由不自由,它也是老板开的,并非领导个人。
最后,让你提前一个月提辞职,抑或辞职挽留你,还真不是因为你有多优秀,有多无可替代,而是那些事暂时找不到人做了。
综上,回归本心,解放天性。
06
年届三十的村上春树,不顾周遭反对,放弃步入正轨的店铺,决定以「小说家」的旗号生活下去。
在《当我谈跑步我在谈些什么》一书中,村上春树写道:「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伤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职场中,不乏画大饼灌鸡汤的领导。
「你做的一切,公司都看在眼里,发年终奖的时候,少不了你该得的!」
「有付出才有收获,不要觉得心里不平衡。年轻的时候,还是忙一点,多做点事好!」
实际上,并非所有的辞职都是为钱,为回报。就如一起辞职的同事所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我不喜欢这个行业了。」
工作也如同过日子,一样是三四十年的事,将就着不喜欢的工作,给再多的钱,也是煎熬到白头。
之前告知客户我要离职,聊天之余,得知客户原先学旅游管理,毕业随家人去了服装厂,从文员做起,现在是做服装外贸。客户告诉我:
「说实话,我也不愿意做服装这行,真心不愿意。我觉得你适合做文案编辑,趁着年轻,朝自己的兴趣爱好努力发展,支持你。」
之前一个面试,老板是资本界翘楚,先前从事股权投资。英国留学归来,机缘巧合之下,又恰逢股票盛世,外加自身才能,在资本界大展身手十几载。
现年届四十出头,原本想着退休游玩,又觉着太年轻,还可做点事。平日里,唯一的爱好是钓鱼,如今从资本界收手选择创业,在做与钓鱼相关的项目。
除却面试,看我年轻,老板与我分享他这十几年工作的心得。
「工作啊,要做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要敢于尝试,不要怕。你还年轻着呢,即使错了,也有的机会去改正。最可怕的是,等你到了一定的年纪,想试也没机会去试了。」
观点一拍即合。
身处魔都,无权无势,唯有的资本,便是年轻了。转行虽费周折,但还年轻,着实有机会去试。
这一周里,纵然去了七八个面试,目前为止,真正给到offer的,沧海一粟。
不懂品牌营销,不会H5制作,没有相关经验,千言万语归为一句:
「你这样的情况,还是需要公司培养你,我觉得,现阶段你是不适合这个岗位的!」
说到底,文笔好的人,浩如烟海,不胜枚举。人家想招个现成的,又有什么错呢?人家不招我,又能有什么损失呢?
我的转行之路,仍是攀藤附葛,斗折蛇行。
好在活得有韧性,经济够支撑,父母都支持,依旧想尝试自己喜欢的事,但愿这也是适合自己的事。
信息瞬息万变,机会转瞬即逝,我们的青春也不过这些日子。能成为家喻户晓的,注定是少数,既然如此,惟愿做着喜欢的事,按想要的方式过一生。
即便终将归于平凡,那也是热气腾腾的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