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从来无“事情”,职场压根没“关系”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01

万事终有安处

当下自在,不必思量


朋友她很郁闷。

因为近期一笔大的交易,出了点问题。

商家同意退货,但拒绝承担任何赔付责任。

在与商家据理力争了一两个小时候后,仍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朋友筋疲力尽之余,带着满腔的愤懑,投诉到了交易平台。

虽然此事已经移交出去,但朋友的状态还是“深陷其中”。

她的注意力并没有从这件事上转移出来。

直到给我讲述这件事时,还是带着很大的情绪。

人只要与他人有往来,就难免会发生一些争端。




这些争端本身,其实不是太大的事。

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维护自己的利益。

再加上人与人之间的思维和沟通方式,本就有所差异,因此争端在“人为”的作用下,通常就会被激化。

或许这就是司法和第三方服务平台,得以存在的原因吧。

当事情已经移交给了第三方,意味着,职责也一并移交了过去。

这件事对于我们而言,其实已经是阶段性地告一段落了。

至少在第三方的处理结果出来前,此事与我们是脱离了关系的。

我们的心思、情绪也应该相应地告一段落。

但在现实中,很多人却与此相反,而是与事情持续纠缠。

对于纠纷,第三方已经介入处理了,但是当事人还是装着这件事,成天思来想去、忧心忡忡,做什么都没心思。

或者是:恶心的事情早已过去,恶心的人也已经远离,但好长时期内,当事人都还在生气,甚至一想到此事就夜不能寐。

... ...

按照人与事的主客体关系,事情本是仆役,人是主人。

但如果人常常纠结于得失,纠缠于是非,那么事情就“反客为主”了,人反倒成为了奴仆。

想想在这世界上,有多少人曾经或此刻,是处在这个困局中的。

你相信吗?天地间,每个物体,都有它各自的归处;每件事,也都有它最终的安处。

古往今来,从来如此。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也就有了定处。

这世上再大的事,也大不过生死。

所以,忧心忡忡的你,何必呢?

而且,很多事情放一放,它自己没准就会自行解决了。

所以若再遇到一些破人、烂事,别让自己被绕进去,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反正事情总是会解决的,只不过是以哪种方式的问题罢了。

那么何不索性把事情先放一放,或者让第三方先处理呢?

我们自己该吃吃,该睡睡,不影响生活,不耽搁工作。

事情一旦结束,说明它已经找到了最好的安处/位置。现在只剩下你自己的身心,需要安顿了。

怎么安顿呢?试着去放任自如,来去随意;当下了结,当下自在。

02

人人各司其职

种因得果,各取所需


在职场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

① 忙的人很忙,闲的人很闲。一旦忙的人撂下工作不干,领导不久就会来问责,而闲的人却总平安无事。因此,忙的人常感觉内心不平衡。

②有些人生性寡言、喜欢独来独往。显得不大会来事,与同事、领导也不怎么亲近。

对此他们自己是有觉察的,所以也不免内心惶惶然,有时甚至会错觉同事们偷偷议论自己,或者领导针对自己。

在这种内心压力下,他们很可能就会委屈自己,刻意去合群,迎合领导。

以上两种情况,当事人的苦恼,只因没有看透。一旦看透,云开雾散。

第一种情况:

职场中确实存在闲人照拿工资的情况,但这样的情况能长久持续吗?

不可能。

侥幸,它的本质就决定了它的短命。

你如果不是一个赌徒,如果你还有危机意识,你就不应羡慕那些投机之人。

因为“达摩克利斯之剑”掉下之时,第一个可能就是砍在他脑门上。

要知道,虽然他没干活,他得了清闲,但他也承担着潜在的责任。

时间会证明,“无所事事,坐享其成”的侥幸心理,终抵不过“做好本分,责不在己”的踏实。

第二种情况:

同事、领导只是比陌生人稍微近点的人。

我们与他们,只是当下的工作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关系可言呢?

从前没关系,今后的人生里也不会生活在一起——只是过客而已。

在我们的整个人生长河中,他们的影响及作用,微乎其微。

所以他们值得我们花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浪费那么多心情吗?

一点也不值得。

有人会说:“可我的工作、薪资、升迁,都会受同事、领导的影响。”

在职场中,终究是用能力和业务说话的。

你只要做好自己的业务,提高自己的能力,就没有哪个领导会愚蠢到因为你不合群或者你不会溜须拍马,就把你给开了。——把你开了,他找谁干活去呢,他的业务目标找谁完成呢?

这点领导们还是分得清的。否则他们也不配继续在领导的位置上干了。

凡事都是有舍有得的——种因得果。

既然你要坚持做自己,听从内心的声音,不去迎合同事、领导,你得到的是自我满足与认同。那么就不要奢望他们会凡事叫上你,也别指望他们都凑过来对你套近乎。

总的来说,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这就是我们需要care的全部。

如果是“挣钱、提升、经验”,那么干好我们自己的活,拿到应该拿到的,就好了。

至于人际关系:清楚你自己,以及自己的目标,你就能看清与他人的关系本质。

“云在青天,水在瓶”——云不会留在瓶中,水也不能浮在青天之上。

你与他人不同,你的选择与行为,就会与他人不同。

人各有志,即使勉维持而得来的关系,也长久不了,终究是各奔东西。

所以,倒不如各司其职,各取所需。

“人际关系”的答案也就在此之中。

关于作者:思如,一个不在思想与人生上做“二手货”的人。公众号:哲思艺魂(ID:zhesi-yi-hun),保持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探索,及对艺术之美和灵魂境界的孜孜以求。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