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课题结题,手忙脚乱,熬夜完成,最后自然草草收场,交了应付过去就算完事。然而完事后却没有以往的轻松之感。只觉得头昏脑胀,心情down到谷底。
我明明可以做的更好的。月初说月底要结题,因为文章已经写好,以为只要改下格式就好了,就一直置之不理,想着到时候只要一两节课的时间就可以搞定的。然后,自然就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等想起来的时候,匆忙之间发现,少这个材料,缺那个资料的。怎一个乱字了得。
下班回家的路上,我问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开始准备呢?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认真对待这件事情呢?这个课题又真的去做了吗?
开题时的设想,似乎都变成了空谈如浮云般消散了。有些活动即使做了,也没有记录更没有后续的反思重整,只是走了个过场,热闹了一下而已。
形式主义,万恶的形式主义。
还记得,十多年前的午夜,寝室卧谈时说,最怕将来变成自己最讨厌的人的样子。现在,可不是就这样吗?不读书,不反思,不写作。忙忙忙,却不知道在忙一些什么,一切都走个过场,一切都是形式,瞒天满地,最终还是瞒不过自己。
这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生完二胎后?抑或是发出这样感慨的十多年前,就已经初现倪端了呢?
仔细想来,虽然我们小时候不停的被大人耳提面命的要认真学习,可是又有多少人是在真心赞美认真这种品质的呢?
我们总是夸孩子聪明,漂亮。而认真总是用来夸赞那些不怎么聪明的孩子。这难道不是在潜意识里告诉我们,认真并不是一个最好的优点,而只是一个无法可夸时的替代品。
可是在踩了那么多坑,走了那么多弯路之后,我不断的认识到,认真才是一个人能持续成长,最重要的品质。
在对着同事的获奖晋级,羡慕嫉妒恨的时候,回过头看自己,我有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吗?我有认真准备每一次的论文写作吗?我有认真准备每一次的比赛考试吗?没有,有的只是各种应付,各种流于形式的培训,劳命伤财又消磨意志。
面对孩子的花式大作,我有静下心来分析原因吗?我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育儿知识吗?有多少公号在推的文章我又只是看了却没有实际操作呢?那一声声的妈妈的呼唤,我真的听到了吗?孩子啊,妈妈惭愧啊!
还有生活。我这个生活白痴,在父母公婆的娇惯下,没有一丝的生活自理能力。可是双亲已老,而我却还是一副大龄稚童的模样。那天,和父亲女儿一起出门,女儿要抱抱。父亲一把抱过女儿说:“妈妈抱不动你的,外公抱。”那一刻,看着父亲的满头白发,我羞愧到无地自容。
嗯,结束这样的生活吧。这样假装生活的日子,就该在今日停止。不然一切仍将如雾里看完般,传达不到心底。看不到别人的努力,更听不到孩子的呼唤感受不到父母的付出。
走出温室,迎接风雨,接受生活的暴击。认认真真的在每一次的风暴中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