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相关的书和文章成千上万,不是鸡汤文就是方法论,始终感觉千篇一律。时间管理真正的载体还是人本身,只有从人的身体效能角度,才能找到时间管理的真谛。《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这本书给我们介绍了5个方面,对每个人都适用的时间管理维度,值得花点时间好好思考。
1. 关注停顿点
所谓停顿点,就是前后做两件事情之间的时间间隙。强调关注这段时间,是给自己提供一个思考窗口,避免盲目做事的混沌。平时,我们工作越多就越容易掉入大量重复性工作的怪圈,如同在跑步机上跑步,永远停不下来。改善的唯一办法就是停手头的工作,反思做过的和要做的事情,对自己动作有意识控制,这也是高效学习的方法论中提倡的心法。
2. 管理心理能量
心理能量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意志力,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打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比游戏中游戏人物的血量,血量是有限的,消耗后需要及时补给。意志力也是如此,补给意志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休息放松。
一般情况,每天的早上和午后2小时,是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意志力最强的时段,需充分利用。完成一段时间高强度工作后,脑力耗费,意志力也达到了波谷,这时需要补充脑力,转换注意力休息,把耗费脑力和重复性工作交替做,或干脆停下来休息一会,都会让效率更高。
3. 善于利用注意力
首先要了解人的注意力天生就是涣散的,每天把重要的工作放在自己注意力集中的有限时间段中完成。当然,分散的注意力也有其价值,在发散的注意力状态下,人的创造力灵感反而最强,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天马行空的思考,说不定你绞尽脑汁思考无果的事情,这时就会灵光乍现了。
4. 注意环境的影响
环境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这本书中,作者就介绍了,白蓝色的光线会唤起活力,而昏暗的光线,有助于激发创造力。所以当你集中注意力去攻克难题的时候,给自己创造白蓝光的外部环境,比如,蓝天白云的天气,找个户外的公园办公;当你要做某项创作的时候,不妨试试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开一盏昏暗的灯,营造一个唤起创造力的环境。
5. 饮食和运动习惯
最后一个因素就是饮食和运动了,少食多餐更有利于持续高强度工作,并且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不宜多吃,不利于大脑长时间活跃。如遇耗费精力的高峰期,最好前一餐给自己多补充点蛋白质,比如:考试前一餐,加个鸡腿。
另外,适当的有氧运动会对大脑放松,连续的高强度脑力劳动工作之间最适合,休息一下大脑,做做有氧运动,跑步和打球都是不错的选择。
以上就是《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这本书给我介绍的5点心法,虽然普通但却实用。从身体效能的角度,把时间管理转变为调整自身效能,达到适合做某件事的状态,这样做事效率自然比较高。
所以,时间管理的关键不在于分秒必争,而在于能够“沉浸”其中,全神贯注,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