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手机”的家长没资格要求孩子“不看手机”

上午带着儿子去日化用品店买东西,收银台前我用手机扫码付了钱,很顺手的把手机放包里去,然后和收银员说着闲话。

收银员要求帮我修修眉毛,我答应了她。才一落座,我儿子就欺上身来,我以为他要求我抱他,就伸手抱他,他却不让抱,笑嘻嘻地跑掉了。

我突然感觉到我被骗了,他“醉翁之意不在我,而在包里手机也”。我摸一下包,果然手机不在包里了。

他倒是老实地坐在角落里安静地看起了手机,我的心却是如何都平静不了。儿子这么干,百战百胜啊,不止一次了。

这不,趁着我写文章时我比较专注的时刻,他又拿走了我的手机,冒充要和亲戚通话,理直气壮地玩起了手机。



中国《2014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17.8%的父母在与儿童共处时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共有近70%的父母在陪伴儿童里看手机 。

这现状让人担忧,手机成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头号敌人”。

取代假说认为,人们投入到互联网的时间可能会取代他们以前用于社交活动的时间,而社交媒体可能会取代现实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有意义的互动,导致网络中形成的弱人际联结取代了真实生活中的强人际联结。


有多少儿童因为父母看手机忘了看孩子,孩子身心受损,甚至失去了生命?!

君不见,一名幼童正套着泳圈在泳池里玩耍,旁边一名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女子边看手机边走出屋外。幼童险些丧命!

君不见,一位妈妈站在电梯出口附近,不时低头看手机,一个小女孩不时用手摸电梯门。电梯门打开,女孩的左手突然被门带进缝隙。

君不见,四川宜宾曾发生了一件因为刷手机酿成的悲剧——黄先生打算带着年仅4岁的儿子铭铭去饭店吃饭,没想到只是回朋友几条微信的功夫,孩子竟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走失了。找到时,孩子早已失去了心跳。

长辈统统低头玩手机,2岁孩子险些火车站走丢;孩子横穿马路,妈妈却没看见;

回几条微信,孩子丢了……。人间悲剧,手机是罪魁祸首。


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我就看一下下,我不会玩那么久,孩子不会有事的。

哪怕是0.01%的概率,发生在当事人身上时,对当事人来说就是100%。

不要让孩子为你的错误埋单。

 

《父母使用手机对儿童语言和行为发育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父母使用手机阻碍亲子间的语言沟通,妨碍儿童的语言学习,抑制儿童的语言发展。父母手机不合理的使用会对儿童的行为造成负面影响,可能使儿童出现社交退缩行为、危险行为、问题行为及对手机的沉迷。

那我儿子的表现属于什么行为呢?最主要是他表现出对手机的沉迷。因为我看手机的行为对他起了不良示范作用。他时不时地因为被制止玩手机而哭闹、发脾气等行为大概就是问题行为了。

当我坐在电脑前工作时,与我看手机对他的影响是一样的,他站在凳子上去倒水喝,一定是危险行为了。

我专注的时候就是对他最不负责任的时候。


我决定痛改前非。在家时,可以放松些,任他在视线范围内活动,玩玩具玩游戏不给他手机。虽然玩手机可能会让他更乖乖地安静着。

一旦带他出去,离了家门之后,危险环伺。就要小心翼翼,绝不能沾手机。

带他出去目的是陪他,所以全身心都要扑在他身上。全程认真地参与他的活动中去。


这个时代,不看手机无法工作、生活,离开手机简直不能活。

所以不存在不看手机的家长。只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使用手机的家长。合理与否,全在家长自行判断。

在孩子身边时,少看或不看。不要限制孩子看手机时振振有词,自己看手机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无论在干什么,你认为有多重要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看了就是看了。行为无需辩解。

我们很多时候使用双重标准对待孩子和自己,野蛮粗暴。

我们认为孩子不该看手机看电视,自己看手机毫无限制,自己看电视能追剧到凌晨。

我们对孩子说要早睡早起,我们玩起手机不睡不放下。

我们要求孩子多看些书,自己对读书一点也不上心。

我们就是这样矛盾的家长啊,对待自己很宽容,这决定了我们有着不怎么精彩的前半生。

只有自律的人才配拥有的精彩人生。我们没有感悟透彻啊。


父母是孩子的影子,那些玩手机的孩子背后就有玩手机的父母。

闲睱时,放下手机,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与亲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