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里有诸多的不完美甚至不幸,可以说成长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预期和现实之间矛盾,不断调整自己,不让系统崩溃,在螺旋中徘徊或上升的过程。
我曾经是一个相当单纯的乐观主义者,乐观主义里对自我和世界也都抱着某种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预期,这种态度的直接结果就是各种妄念,以及对真实生活的持续的不满和破碎感。 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里一句话把我照亮了一下, 没有痛苦的时候,即是幸福。如此的低调和简单。 叔本华的论调在今天鸡汤和鸡血泛滥的时代,显得不太合时宜。然而,对人生的近乎悲剧基调的设定,给幸福感的产生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可行的空间。看清并接受痛苦的本质,才可能去除一些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妄念,向死而生,生才是真实的,可以把握的。不去理解痛苦,幸福也只不过是一个抽象而不可控的理想。
而这里的悲观主义,又有消极和积极的区分。 悲观是痛苦而沉重的,选择用防御来让自己逃离现实,期待着外在环境的改变来满足自己,这种状态称为消极的悲观主义。而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意味着放下内心不现实的幻想,接受过去的丧失,担当起自己应有的责任,活在当下,积极调整和改变自己,这是一个动式, 可以为未来创造出不同的结果。正如罗曼·罗兰说:“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积极悲观主义和斯多葛学派的一些思想一脉相承。要践行积极的悲观主义需要切切实实地调整自己的三观和生活态度。斯多葛派哲学(Stoicism)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古老的流派,从古罗马时期的艾比克泰德、塞涅卡、马可·奥勒留、圣奥古斯丁、到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蒙田,再到当代英国非常接地气的哲学家阿兰德波顿, 斯多葛学派对现实生活的积极疗愈作用在时间的长河里生命力不衰, 正是因为斯多葛学派的思想为提高我们在当下生活的幸福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一些思维工具。
关于自由 伤害我们的往往不是外物,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真正使我们恐惧和惊慌的,并非外在事件本身,而是我们思考它的方式。使我们不安的并非事物,而是我们对其意义的诠释。世间万物不是为迎合我们的期望而出现的。它们该怎么发生就怎么发生,人们该怎么行动就怎么行动。自由并非为所欲为的权利或能力。自由来自于对自身力量的限度和上天所设置的自然之限度的了解。接受生命的限度与不可避免性,而不与其抗争,我们才能获得自由。
名誉与财富 名誉和财富不能给人真正的快乐,重要的是你正在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正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关于控制 分清你力所能及和鞭长莫及的事情;不要根据你的愿望来要求现实,应该依据现实来确定你的愿望等。只有正视这个基本原则,并学会区分什么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才可能拥有内在的宁静与外在的效率。这一点对完美主义症候群和焦虑症的疗愈是非常有力的。
关于得失 斯多葛派信徒不会说“我失去了什么”,他会说“这个东西回到它本来的地方了”。所以奥勒留的《沉思录》里举例说:“你的孩子不在了吗?他只是回到了他来到世上之前所在的地方。你的伴侣死去了吗?他(她)只不过回到了原来的地方。你的财产被剥夺了吗?它们从哪里来就回到了哪里。”
坚持自我 不要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人们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和蒙蔽。要坚持你的目标,坚定你的意志,才能使你的人生连贯一致。但如果你屈从他人的看法,你的灵魂和生活目标就会渐渐被外界的尺度所取代。
超脱 人生如赴宴,应当保持优雅得体的举止。当菜肴递到你面前时,可伸手取一份,但分量要合适;如果菜肴只是从你眼前经过,就享用你盘中已有的食物;如果菜肴还未传到你这里,就应该耐心等待。不要拿自己和别人去比较,更不要与理想中的自己作比较。人的完善是渐进的,需要有进两步退一步的努力过程。看看那些孩子,他们把手伸进窄口的瓶子,用尽全力想把里面的坚果和无花果拿出来。如果他们攥了满满的一把,那么他们就无法把手抽出来,这会让他们哇哇大哭。“不要拿那么多东西,这样你就能抽出手了。”你也一样,放下你的欲求,不要觊觎那么多东西,这样你才会有所收获。
习惯 刻意练习才能将一种能力保持和加强,步行的习惯使我们更加善走,经常跑步使我们更加善跑。要清晰地辨别你允许什么样的思想或观念进入你的脑海。如果你自己对接受什么不加选择,那么别人就会替你选择,而他们的动机未必很高尚。
从根本上说,斯多葛主义是一种生活理念,它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生活中的负面情绪,获得更多的宁静,并加强感恩和幸福感, 它包括正念地实践和基于价值的生活。
最后引用艾比克泰得的一句话, 不要解释你的哲学。体现它。
“Don’t explain your philosophy. Embody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