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至今,自己一共读了七本书,但我想首先推荐给各位的是以下五本:
1、《走出荒野》(美)谢莉尔.斯特雷德
这本书是在图书馆借的,当时第一眼就被书名和封面吸引。作为一个有近十年的户外徒步经历的徒步爱好者,只用两个晚上就读完全书,然后过了几天才又仔细复读并完成笔记。
《走出荒野》作者:(美)谢莉尔.斯特雷德,翻译:靳婷婷、张怀强,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推荐理由:
本书基本上是根据作者的私人日记整理而成,记述了女作者谢莉尔.斯特雷德——一个从未在野外徒步和过夜的户外菜鸟,26岁那年硬是背负起一个不借助外力根本就无法站起的巨型背包,历时三个月时间,独自沿美国著名的“太平洋屋脊步道”行程2000多英里,途径北加尼福利亚、内华达州、俄勒冈州最后到达俄勒冈州与华盛顿州交界处横跨哥伦比亚河的“众神之桥”的经历。期间也穿插介绍了作者的家庭以及个人的成长过程。
单从书名或者内容来说,本书不属于一本鸡汤式的励志书籍,但是,从书前言开头的第一段“这里的树木高耸入云。此时,我正站在北加利福尼亚一处陡峭的山坡上,一览脚下这些树木的高大身姿。我刚刚脱掉徒步旅行鞋,左脚的鞋子已经沉入树海... ...”到全程即将结束的前夜“晚上,我坐在溪畔,,,,看着黑夜下的溪水冲刷着石块,听着潺潺的水声想着心思。... ...穿越俄勒冈全境,很少有像今天这种陡峭的下坡。现在脚趾头上又起了新的水疱。我把手指轻轻地放在脚趾上,慢慢地抚摸着。另一个指甲看样子要脱落了,我轻轻一拉果然掉了。这是掉的第六个指甲。现在只有四个指甲还没有弃我而去了。”说实话看到这,每个人的内心可能都会不由自主的因感受到那股直达肺腑的疼痛而颤抖。
仅仅看以上的描述就不由得佩服作者的坚强和坚持,钦佩之情油然而生。而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特质,都得益于作者母亲从小赋予他们兄妹的爱和对生活充满信心永不放弃的精神。
这就是我推荐本书的理由。
2、《小猫杜威》(美)微奇.麦伦 、布莱特.维特
《小猫杜威》作者:(美)微奇.麦伦 、布莱特.维特,翻译:马爱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推荐理由:
本书曾经是:占据纽约时报排行榜过30周;2009年温暖世界第一真情猫咪故事;9岁到90岁的妇孺老幼无不为之迷醉的酷猫传奇;2009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2009年度全国引进版优秀图书。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书中这只小猫又有何德何能?“一个动物会有多大的影响力?一只猫能感动多少人?一只遭遗弃的小猫,如何能改变一个图书馆,拯救一个传统的美国小镇,最终闻名世界”。如果没有看过《小猫杜威》,恐怕永远不会有答案。
不得不说,杜威的确是一只神奇的小猫,但不管怎样,它都只是一只猫,它只是用它的友善、信任、热情、谦虚、对人类的爱和敏锐的第六感融化了母子之间的隔阂,化解了邻里之间的矛盾,让处在1980年代那场农业危机之中的美国衣阿华州的农业小镇——斯潘塞的居民们看到了希望,重新团结并振作起来。
其实,小杜威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它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动作:“如果图书馆里有一位读者,它就会径直向那人走去,——冻伤的脚还走得很慢,但已不再一瘸一拐——然后跳到那人腿上。人们多半会把它推开,但尽管屡屡遭拒,它并没有被吓住。杜威不停地跳跃,不停的地寻找可以卧躺的膝头,寻找愿意抚摸它的手,于是,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年龄较大的读者,他们经到图书馆翻翻杂志,浏览图书。当杜威开始陪伴他们时,他们来得更勤,待的时间也更长了。”“特别有一位老人,他每天早晨同一个时间来,坐在同一张舒适的大椅子里看报纸。他妻子最近去世了,我知道他很孤单。我没想他会是一个爱猫的人,但从杜威爬上他膝头的那一刻,老人就露出了微笑。顿时,他不再是一个人独自看报了。”“还有就是资料库里的那个男人,他找工作时穿的衣服像是原先的工作服:牛仔裤和一件低档的薄衬衫,他从来不用电脑。他翻看简历薄,查找我们列出的工作类别,但从不请求帮助。他安静,沉稳,总是不慌不忙,但随着时间一星期一星期地过去,我从他弓起的后背,从他总是刮得干干净净的脸上日益加深的皱纹,看到了他的压力,每天早晨,杜威走近这个男人,他总是把它推到一边。后来有一天,我看见杜威坐在他的腿上,而且,几个星期来第一次,那人脸上出现了笑容。”类似的简单的事,杜威还做了很多很多,借用本书扉页上的一段话:“杜威特别,不是因为它做了什么不寻常的事,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不同寻常,它就像那些人,看上去普普通通,但你一旦了解,就会觉得他们出类拔萃。他们从不懈怠工作,从不抱怨,从不提出分外的要求。他们是那些优秀的图书管理员、汽车销售商、女招待员,根据惯例提供优质服务,而且超出自己的职责,因为他们对工作有一份激情。他们知道自己在生活中要做些什么,他们做得非常出色。有些人赢得了奖项,有些人挣到了许多钱,但大多数人不被重视。店员、银行职员、汽车修理师、母亲。世界一般只承认那些非同凡响、声音最高、富有和自私的人,而不是那些把平凡的事情做得出类拔萃的人。杜威的出身很卑微(衣阿华的一条小巷),它的身世很悲惨(一只冷似冰窖的还书箱),它找到了它的归属(一个小镇的图书馆)。也许这就是答案。它找到了它的归宿。它的激情、它的决心,就是要让这个地方——不管它看上去多么小、多么落后——在每个人眼里变得更好。”它做到了!
这就是我推荐本书的理由。
3、《神奇手账》(日)佐藤惠
《神奇手账》作者:佐藤惠,翻译:蔡丽容,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
推荐理由: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教会我们用简单的方法——四色笔、划线、圈注、一行字配合月计划、周计划和每日清单,轻松搞定工作、学习和生活,在理顺时间的同时还能顺带纠正自己的拖延症等坏习惯,改变工作生活一团糟、手忙脚乱还不出成绩的混乱局面,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实现个人发展规划,享受工作生活两不误的惬意人生。
4、《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胡雅茹
《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作者:胡雅茹,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时代年华书局出版
推荐理由:
思维导图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内地。最初只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后被工商界(特别是企业培训领域)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现在思维导图已逐渐被应用到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职场精英们必会的工作利器之一。
《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就是让导图小白们用一支笔、一张纸,从零开始学习导图,只要采用四个基本思考原则,掌握三个关键点,通过不断练习就可以用思维导图来简化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会议或听课的笔记,提高记忆力,激发头脑风暴,直观的呈现各类计划(日程)。
是特别适合导图小白们的入门级书籍。
5、《我们仨》杨绛
《我们仨》作者:杨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推荐理由: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从本书开头的那个“长达万里的梦”到结尾“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时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描述了他们一家三口在长达63年间的颠沛流离、风风雨雨中那温馨的点点滴滴。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我们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书中没有直白的煽情,没有无聊的说教,有的只是一个在大时代背景下相依为命的三口之家、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一段坎坷之中的坚持、一声深深思念后的叹息。
看本书,可能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慨,但无论谁都能从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