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为儿童智力发展积累养
——绘本阅读中观察力的培养案例
观察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观察力是良好思维的前提,通过细致敏锐地观察感知,才能为正确良好地思维提供准确丰富的素材。
绘本阅读是对幼儿观察力训练的极佳途径。绘本在创作时,作者就会有意识地预设许多细小因素,儿童如未观察到这些因素,并不影响故事线索的完成,但是如果儿童能够观察到这些因素,则会使故事顿时丰满许多,让平铺直叙的故事变的生动鲜活起来。
伴随孩子亲子阅读时,家长通常可以有两种状态,一种称作高位视角吧,就是家长提前阅读,并分析挖掘绘本中的教育因素,亲子阅读时家长对整个阅读活动心中有数,指引孩子阅读。另外一种称为平位视角,家长不提前阅读,与孩子同时拿到绘本,阅读中重在对孩子的陪伴,放空内心感受孩子的思想和认知。家长的两种状态各有侧重,各居所位,家长应该都有尝试。
下面以绘本《这不是我的帽子》为例,探讨陪伴孩子阅读中观察力的培养原则和方法。
01 耐心听,尊重孩子的自主观察(自主性)
在亲子阅读时,家长首要的是需要有耐心,要优先鼓励孩子自主阅读,并且可以让孩子边看边讲。家长此时的主要任务是感受孩子的感受,体验孩子的体验,认知孩子的思维,不建议家长较多干扰孩子的完整阅读过程,更不应直接取而代之,变成家长主讲,孩子被动接收听故事。家长这种干扰甚至阻断孩子自主阅读过程的作法,会逐渐消磨孩子的阅读兴趣,打压孩子参与阅读的思维活动。所以,此刻家长的耐心最重要。
在《这不是我的帽子》这册绘本中,有一条贯穿全本的阅读元素,就是大鱼和小鱼吐的气泡。
绘本作者在全册的文字都是小鱼的自白,没有给大鱼安排一句话,绘本中大鱼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呢,通过气泡的变化生动反映大鱼的情绪,睡觉时微弱的气泡,醒时舒缓的气泡,帽子不见时疑问的气泡,生气时的气呼呼长串气泡,每次都准确表达着大鱼的内心活动。可以说作者用运了标准文字和图形文字两种语言在交流,这种交流模式多么像父母与呀呀学语的孩子间的交流。所以,需要孩子在阅读时能通过观察气泡变化,还原出大鱼心理活动,把气泡变成大鱼的“话”。因此,每幅中其实都是小鱼的文字“自白”和大鱼的气泡“对白”的答问交流。
在孩子自主阅读时,孩子可能出现三种观察状态。第一种情况是孩子完全忽略了气泡元素,没有意识到气泡是画面中存在叙事元素;第二种情况是孩子观察到气泡元素的存在,但是不能融入故事解释;第三种情况是孩子在某一幅图中观察到气泡与故事情节的联系,但不能认识气泡形态变化和故事整体发展关系。
父母在与孩子的共同阅读中,无论孩子处于何种观察状态,父母不应急于干涉孩子的自主阅读,耐心听孩子看完讲完。
02 精心问,启发孩子重点观察(启发性)
在亲子阅读中,孩子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绘本上,父母则要观察孩子。在第一遍听孩子看完讲完绘本故事后,父母要根据孩子观察力的表现,以平和的语气,从巧妙的切入点,用精心雕琢的问题与孩子进行交流讨论阅读。首先,要引导孩子重点观察到气泡和气泡形态的差异;其次,引导孩子思考气泡大小和大鱼气息的关系,大鱼安心睡觉时,心平气和则气泡小,大鱼生气时,气的胸脯呼哧呼哧的则气泡大。由此,帮孩子补充对故事的理解,使孩子认识到通过改善观察,可以更深入、更有趣味的理解故事,从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继续更全面地观察绘本中其他细微元素,探寻绘本中更有趣的细节,则故事也会愈发灵动、神奇和鲜活。
以上三幅图作者就是通过气泡和眼睛的变化,描画出了此刻大鱼的心情。家长可以通过设问“大鱼是什么表情”,“气泡说明大鱼是什么心情”,使孩子对应小鱼的自白体会到故事里的乐趣和幽默。
03用心引,诱导孩子构建逻辑思维(逻辑性)
观察仅仅是信息的采集过程,观察的敏锐细致,仅仅是采集到的信息更准确丰富,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则需要合理严谨的逻辑思维来完成,如同福尔摩斯不仅观察到了别人忽略的细节,而且能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所以,在《这不是我的帽子》这册绘本中,家长如果能引导孩子注意到气泡,更能进一步引导观察到气泡的变化和故事发展的关系,最后能把整个故事过程中气泡变化和故事线索完全梳理顺畅,则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个良好训练。这个观察过程是从“表面——变化——内在”,完成的思考过程是“有什么——变成了什么——为什么”。
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仅仅是讨论儿童在绘本阅读时观察力方面训练的一个案例,也仅仅以鱼吐的气泡为例而已,并不是认为儿童在绘本阅读时要把整书各方面元素和故事都这样割裂开来分析或训练,把儿童的日常阅读变成专门研究。家长在陪伴儿童绘本阅读时还是要优先从整体上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