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春园,位于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园内有前湖、后湖、挹海堂、清雅亭、听水音、花聚亭等山水建筑。根据明朝笔记史料推测,该园占地1200亩左右,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
清代,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园林山水总体设计由宫廷画师叶洮负责,聘请江南园匠张然叠山理水,同时整修万泉河水系,将河水引入园中。为防止水患,还在园西面修建了西堤(今颐和园东堤)。
自畅春园落成之后,康熙帝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在园内居住,并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去世于园内清溪书屋。随着清朝国势转衰,逐渐放弃了对园内建筑的增建和修补,至道光年间,畅春园已趋破败,迫使道光帝将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接往圆明园绮春园居住。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时将其一并烧毁。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畅春园再次遭到附近居民及八旗驻军的洗劫,园内树木山石均被私分殆尽。至民国时期,畅春园遗址已成荒野,仅有恩佑寺及恩慕寺两座琉璃山门残存。
畅春园遗址范围内分布有北大资源中学校和北大教工宿舍住宅区,以及北京大学畅春园新宿舍区。北京修建北四环路时曾发现了园门地基遗址。恩佑寺及恩慕寺山门于1981年被列为北京市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
【1】《畅春园》,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