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作者,关于本书
本书作者尹建莉,是青少年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她著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从“小”读到“大”》,并出版译作《小王子》。2015年,尹建莉创办了“尹建莉父母学堂”。
尹建莉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多年,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她的女儿圆圆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
这本书荣获“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最佳家教图书奖”。在这本书中,作者结合自己教育女儿的“个案”,呈现出了父母如何提高孩子成绩,如何教孩子做人,如何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等极具实用性的教育方法。
本书豆瓣评分8.9分,2017年销量达到700万册,是学校、家庭热捧的教育读本。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书中的内容,看看当代父母,如何教子有方。
1
你真的懂得爱孩子吗?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父母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1.1 父母的信任,藏着孩子一生的底气
父母把信任感很好地传达给孩子,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切实的爱。他们会带着父母的爱,去探索属于自己的世界,直至到达成功的彼岸。孩子的童年被信任和认可,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作家三毛,曾在《送你一匹马》一书中,描述她第一次回国,单独上街去的时候,她的母亲一再地叮咛她,绿灯才可以过街,红灯要停步。当时,她觉得母亲很烦,跑着逃掉,口里还在悄悄地顶嘴,怪母亲不肯信任自己。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看着很熟悉,我们大多数父母也是这样做的。因为缺乏对孩子的信任,所以父母总是过分担心、事事包办、提醒,让孩子成长的潜力、探索欲受到压制。
比如,对于孩子做学习以外的事情,父母是严格管制,还是选择信任孩子?
圆圆上高一时,作者送了她一个便携式CD机,本意是让她学习累了听听音乐。但她经常一边做作业一边听歌,还隔三差五地去买光盘,表现出对学习的松懈。作者虽然心里有些着急,但还是选择了管住自己的嘴,相信女儿说的话“不会影响学习”。渐渐地,圆圆学习时不再听音乐了,直到有一天,作者发现她书架上的CD机落了很多灰尘。
很多父母,不信任孩子的能力。孩子帮忙端盘子,妈妈马上说:“你端不稳,别把盘子打了。”孩子拿扫帚扫地,妈妈说:“别扫了,你扫不干净。”孩子尝试新事物,父母说:“这孩子做事没耐心,一看就不行!”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受到打击,可能会变得不愿意尝试新事物。不相信孩子的父母,也容易失去孩子的信任。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当孩子感到被爱、被信任,奇迹不久就会出现在你眼前。”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父母一句肯定信任的话语,会成为她一路前行的勇气与力量。被信任滋养的孩子,眼里有光,心中有天地,脚下有坦途。
1.2 最好的爱,是父母给予孩子自由
一个人,首先应该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在生活中,有很多父母过于操心孩子,孩子这不能碰、那不能做,甚至孩子做作业,父母时时刻刻陪着;孩子睡觉、起床,父母不停地催……
也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用“为孩子好”的名义,有意无意间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比如,很多孩子已经到了独立的阶段,可父母担心孩子放学回家的安全,不允许孩子自己回家;还有的父母担心孩子会惹是生非,不允许孩子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玩。
其实,孩子在挫折中成长,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路。孩子们有了自由,就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了兴趣,孩子就会反复做。在反复练习中,孩子才能学会专注,产生真正的秩序。
作者的女儿圆圆上幼儿园小班时,对小朋友晚上住在幼儿园的生活有些好奇,对妈妈说了两次想全托,作者同意了。但是三天后,圆圆不想住幼儿园了。然而,中途放弃全托,意味着置办寄宿用的东西,以及两个月的全托费用,等于白花了。
但是,作者并没有对圆圆说“我当初不让你寄宿,你偏不听……”之类的话,更没有因为花了钱,就坚持要孩子再寄宿两个月。
不许孩子“犯错”,本质上就是在剥夺孩子的自由。因为“犯错”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导,只有允许孩子“犯错”,孩子才能从中收获经验和教训。父母允许孩子“犯错”,给孩子自由,本质上就是在教会孩子宽容。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她的天性才会很少受到压抑。内在的心理秩序不曾被打乱,各种潜能才得以蓬勃有序地生长。那些真正幸福快乐的孩子,是真正获得了自由的孩子。因为她在生活中获得了尊重,所以她学会了尊重,既尊重他人,也尊重了自己。
1.3 做有智慧的父母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父母个人的言行,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
父母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自己做起。父母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都可以让孩子的命运,有“千差万别”的不同。做智慧型“父母”,才能和孩子一起轻松迎战每一道人生关卡。
从圆圆4岁开始,作者就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记录圆圆做的好事。例如“收好玩具”“扔垃圾”“学会认钟表”等等,每页都用红笔画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这个小本叫做“记功簿”。
设立“记功簿”是个较好的办法,作者从来不用钱奖励女儿。圆圆来自父母的奖励,就是这个小本中的一朵朵小红花。虽然无法用金钱计算它的价值,但是却无比珍贵,它协助作者培养了孩子许多的好品质。
现在的父母,总喜欢用物质的东西奖励孩子。比如孩子考试考好了,就买好吃的,孩子在比赛中拿奖了,就奖励钱。这说明父母其实并不了解孩子。
对于今天并没有物质短缺体验的孩子,物质奖励作用并不大,可能带来一时的满足,但不会持久。其实,只有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才可以带给孩子真正的幸福感和动力。
2
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期盼,孩子的学习问题牵动着万千家长的心。父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2.1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正所谓习惯成自然,习惯即为平常。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可能相伴永远,受益终身。
作者的朋友对她说,她每天下班回家后,要做饭洗碗,要陪孩子写作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直至上初中,她始终要坐在孩子旁边,陪写作业。
作者问朋友:“难道你不陪,孩子就不写作业了吗?”朋友说不陪着写,孩子就不会用心,作业会拖到很晚,而且会一塌糊涂,所以她不放心。
其实,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然而内心绝不想听话。
圆圆上学时,有一次回家后,一直没写作业,直到快要睡觉时才想起来。作者心里着急,但并没有责怪,而是对圆圆说:你愿意今天写,就晚睡一会儿,今天去写;要是想明天早上写,我就提前过来叫你;如果早上也不想写,你明天去和老师说一下,这一次就不写了。
最后,圆圆选择把作业写完再去睡觉。而且从这之后,圆圆再没有发生过临睡觉时,才想起写作业的事,也学会了自我安排时间。
所以说,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
2.2 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实际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等。
拿阅读能力来说,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圆圆很小的时候,作者就开始给她读一些诗歌,让她被古诗滋养着。在圆圆一周岁前,作者也会给她讲故事。这样不仅丰富了女儿的语言词汇,还熏陶了她的阅读兴趣。圆圆到小学二年级后,阅读能力就相当于中学生的水平。由于圆圆读的书多,理解力好,所以其它各门功课也都很优秀,学习上始终很轻松。
阅读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当他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的时候,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就能发挥出作用。较好的学习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阅读就像孩子学习的一根“魔杖”,它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是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
3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的研究表明:儿童未来的学业表现、事业成就、生活幸福的程度,只有20%取决于智商,绝大部分是由品格决定的。
除了知识、技能、方法之外,还有品格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帮助孩子树立理想和世界观。品格教育是一个概括词。
3.1 重视孩子价值观的形成
价值观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中的形成是不同的。
网络上曾经有这样的报道。记者采访现在的中学生,问他们最喜欢的偶像是谁,很多答案是一些最热门的明星,可对于为祖国发展事业而奋斗的英雄,却无人知道。比如,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樊锦诗舍半生、奉献给了茫茫大漠。
作者提到青少年早孕、滥性等问题,根本不是因为他们对性知识了解得少,而是因为精神空虚,道德情感发育不良,缺少自爱及爱人的能力。
在孩子成年之前,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树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自尊自爱的意识,养成善良、理解、豁达、勤劳的品行;让孩子成为一个生理、心理两方面都健康和谐发展的人。
在圆圆的成长过程中,作者被问及孩子从哪里来的问题,她避开了解释的尴尬,而是把这个问题用另一种说法坦率地讲出来。
作者首先给小圆圆编了个故事,即观音娘娘送子送来的。后来随着圆圆的慢慢长大,作者坦诚地向圆圆说明情况:以前那样讲是觉得有趣,其实不是那样的。你是从爸妈那里分别拿了一点点东西,放到妈妈肚子里慢慢长成的。然后,作者通过问圆圆长得像谁来转移话题。
作者相信,圆圆终究有一天会知道孩子是从哪里来的。那个时候,她就理解大人为什么要那样说。同时,到这个时候,她有了是非观,可以进行自我教育了。
正确的两性观绝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是一个人整个价值观、人生观的一部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培育孩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他一定会有健康的两性观。
3.2理性引导孩子的品行习惯
很多人习惯把儿童的品行问题归咎于孩子自身,习惯于指责孩子。然而事实上,孩子的品行习惯依赖于家长的教育方式。
有这样的一个案例。丹丹在家玩,四处乱跑,不小心把妈妈刚买的杯子摔碎了。妈妈回来后问丹丹,杯子怎么碎了,丹丹解释是小猫从桌子上跳过去,杯子掉地上碎了。妈妈知道杯子是丹丹打碎的,但是丹丹不但没有认错,而且还撒谎。妈妈当时怒气冲冲,把丹丹拽过来,往屁股上狠狠地打了几下。
我们能理解这位妈妈的气愤,但这件事让我们看得内心隐隐作痛。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孩子弄坏东西的过失和撒谎的过程,却忽视了孩子在弄坏东西后内心所受的恐惧与煎熬。
孩子在撒谎过程中,内心是既紧张又痛苦的。孩子宁愿承受这些,也不愿意告诉家长。这其实也是个提示,孩子在潜意识中有不信任家长的迹象,并且排斥家长。
我们强势的家长需要进行反思,并及时调整自己了。妈妈如果能够和丹丹一起理性应对错误,能够容错,那么丹丹就能从错误中得益。
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必修课,发现孩子错误,接纳孩子比指责教育要好得多。孩子犯错已心生难过,父母的理解往往比批评更能让孩子记住教训。
3.3实事求是的做人态度
望子成龙心切,使得不少父母虚荣心、浮躁心跟着上涨。当孩子发现自己无法达到父母不切实际的期望时,他便会自暴自弃。
朋友分享了他的一段经历, 他上初中时成绩有所下滑,他的爸爸总是很生气:作为老师,儿子的成绩居然那么差,很丢人。
看见邻居家孩子写作业时,他爸爸就责问他为何不像他人那般勤奋;看见他长高了,就说如果再高点,比堂哥高就好了。
他的爸爸总是喜欢把儿子与别人做比较,还美其名曰激起他的上进心。
从那时候开始,他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沉默寡言,很少主动与人交流。
虚荣的父母累坏了自己,也扭曲了孩子。没有实事求是精神的人,既无法客观地面对他人,也无法真实地面对自己。要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做人态度,父母以身作则是根本。
4
走出教育误区
孩子的成长凝聚着父母的心血,父母都希望孩子变得更好,但是如果父母走入了教育的误区,很可能让亲子关系变得不和谐,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的未来。
身边有很多即将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于是父母每天的话题,便是讨论孩子到底是上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最后,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学习知识,显然是衡量孩子到底是上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的重要因素。
因为父母发自内心认为,孩子尽早学习知识,这就是自己孩子已经“赢在起跑线”的第一步。
其实,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年龄、发育程度发展,让孩子在顺应天性的寓教于乐的教育中得到成长。同时用对方法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才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
圆圆从小喜欢画画,有次因为自己用心画的画,没有被老师选上,很伤心。原因是自己在画里,将河流画成了粉红色。
在大人眼中,河流画成粉红色就是错的。这可能不是一件大事,但是对小孩而言,却很受伤。
类似的教育“误区”也还有很多。成人的思维也是有限的,要去把握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孩子,必然会出现不足。
作者告诉女儿,一幅画只有好不好看,没有对或者错,你可以大胆地使用各种颜色───河流可以是粉色,只要你喜欢,它可以是任何颜色。
教育不是一件简单速成的事情,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需要成长,父母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正确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5
全文回顾
好了,到这里,我们已经为您拆读了本书的部分精华。接下来,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吧。
作为父母是不是真的懂得爱孩子?从大多数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看,我们没有给到孩子高质量的爱。真正懂得爱孩子的父母,是会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由的。
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阅读来提升学习能力,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孩子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需要父母以身作则。通过日常教育,不断引导学习,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好的品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做人态度。
同时父母培养孩子,也要学会走出一些坑人的教育误区。因为一些“坑”堂皇地布在路上,从来不缺少被坑者,而一个“坑”足以折断儿童地某一种天赋,严重的可以毁坏他的一生。
柯云路关于家长的最低与最高境界是这样说的:
第一境界,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境界,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境界,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境界,家长为了教育孩子去学习;
第五境界,家长为了教育孩子提升和完善自己。
最高境界的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本书值得反复地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不断地回顾和总结。父母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首先是自己成为怎样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