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看心理学上的书,太久没接触这种概念性的书,以至于看完对看书都有点抵触。今天闲来无事,翻来一本一直没看完的书。我很喜欢看女性作家写自传,写她们的经历。
我记得初中的时候喜欢看《那些年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这是一本言情小说,让我印象深刻的却不是里面的爱情故事,而是女主的成长经历。
这本小说是作者带有半自传体的文,透过她的文字,她的思想,我看到了一个野蛮的,不顾一切向上生长的,对待爱情有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是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主动去追求。在求学的时候,我一度把女主当作我的偶像,那个模模糊糊的坚强又有韧性的影子,一直在我脑海里,影响着我,激励着我。
这让我想起我前不久看的《主厨的餐桌》第二集讲魏桂荣在伦敦开西安面食。很难想象一个没怎么读过书,不会说英语的女孩子是怎么在英国开餐厅。我很喜欢这一集,每当镜头从她做菜切换到她对着镜头说话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她很素,但是很有力量,有种经历过风雨洗礼看淡一切仍保持着最初的赤诚的云淡风轻。她的声音带了一点点英语的味道,却并不是卖弄。这让我更加确信她深爱着西安的面食,并努力向外推广西安的面食,这是她的梦想,也是她的初心。
魏桂荣说:冬天的时候麦子的苗,它上面被一层白乎乎的霜压着的,其他植物盖在雪地下就会死掉,但是那个麦子是不会的,天变暖雪融化的时候,麦子会长得更好、更饱满。
她觉得她就像麦子一样,活得坚韧。
读书读多了,人就会爱幻想,内心不自觉地有些高傲,生出种种不合时宜来。这些不合时宜既是艺术的摇篮,也是生活中的痛苦之源。怎么在务实与务虚中找到平衡?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