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阅读是一种搜索性阅读活动,又称“寻读”、“猎读”、“略读”或“预读”。它以检索寻找一项或几项特定的内容为阅读目的,有的是为了寻找有关书刊并从中选择最佳的必读材料;有的是为了解决学习和研究中的疑难问题。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
三个问题使得我们需要做检视阅读:1)想不想读这本书;2)这本书值不值得做分析阅读;3)时间有限。
存在两种检视阅读的方法,分别是有系统的略读、粗读和粗浅的阅读。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这两种方法具体的步骤。
有系统的略读、粗读:
1. 先看书名页(若有副标题也要重视),然后有序先看序;2. 研究目录页;3. 若有索引,检阅一下;4. 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5. 挑几个与主题相关的篇章看;6. 要找准全书要讲的关键点,把全书按自己的想法翻一遍,特别是结尾几页。
粗浅的阅读:
没有繁杂的步骤,就是简单的快速阅读,从头到尾读一遍,碰到不会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思索或查询。
-------------以下为笔记--------------
在《逻辑思维》2019年11月18日第854期节目中,罗胖谈论的话题就是“怎样快速阅读一本书?”在时间有限的今天,阅读大量的书籍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若是能够切换与此前阅读习惯不同的方式,是不是会提高阅读的数量及效率呢?暂且不回答这个问题,联想到自己几年前参观上海交大钱学森博物馆时,一张照片上的注释让我记忆深刻,上面写着钱老一生中参阅了四万部书籍!
我是怎么把这二者联想到一起去的呢?钱老一生致力科研,所阅读的书籍不乏专业领域的巨擘,在这样的情况下,要阅读数量如此之大的书籍,难于上青天。所以,解释这句话的关键点就在于“参阅”这个词。简单来讲就是参考阅读,就是说以阅览书籍为辅,从而为达成某个目的。更形象化来讲,我们家里存放着扳手、螺丝刀,没有必要研究它们的材质、工作原理,而是把它归类为维修类的工具,以备不时之需——碰到哪天螺丝松了、要安装家具,然后想起来有这样一些工具,再把它们拿出来用。这些书就相当于扳手、螺丝刀。
为了让参阅过的书变成所谓的随时待命的工具,也需要做相应的归类。具体方法就是先快速随意地进行阅读,揣度出作者写这本书的大致意图;其次是对书籍进行分类,比如艺术类、管理类、营销类等等;最后做框架笔记、概念笔记,最好把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记录下来,并标识好出现在书中的页码。
练习得多了,真有可能只用20分钟就能把一本书了解个大概。如此效率,简直堪比前段时间狂收智商税的“量子速读”!
不过,这种参阅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书——当我们在翻阅一些书时感受到较大的阻力,就该意识到要对这本书进行精读。精读时就涉及到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两个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