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坐地铁的时候,没有什么感兴趣的文章或者网页可以看,就会打开微信读书挑一本小说阅读。
今天中午看完了夏目漱石的经典作品《心》。看到这本书想起来他的经典语录:今晚月色很美。夏目漱石的作品感情很细腻,事情娓娓道来,你也一步一步沉浸在书中,心情随着主角的变化而起伏。
这本书主要是讲书中的主角先生因为对朋友不真诚,用一些小心机满足自己的欲望,导致朋友自杀,备受良心的谴责,最后选择自杀的故事。
作者和先生相识与海边,由于对先生比较好奇想尽办法接触先生,想要和先生成为朋友。在作者刚和先生认识的时候,先生表现很冷淡,总给人一种疏离感,这让作者有些受挫,同时也让作者更想接触先生。他也很想弄清楚为什么先生不喜欢和别人过多接触,想要走进先生的生活和内心,了解先生,但是先生从来都不会主动谈及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和先生相处的过程,作者了解到先生是一个有很多秘密的人,内心深处不愿意相信别人,先生不说作者也不好追问。直到有一次作者和先生争论,先生表明当自己准备好后愿意和作者讲述自己的过去,希望他的经历对作者有一定借鉴意义。
作者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待了一段时间。期间收到先生的来信,希望作者能够前往东京。因为父亲生病,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作者不得不留在老家照顾父亲,只能拒绝先生的请求。
不久后作者便收到了先生寄来的厚重信件,信中先生讲述自己的过去经历和自己自杀的原因。
先生在高中时期父母双亡,母亲临终前将儿子托付给舅舅照顾,然而父母去世没几年后,舅舅便侵吞他的财产。这件事使得先生对疑心病很重,几乎不相信任何人。
先生离开自己老家后,搬离了学校宿舍,想要在外面租房住,不久就搬到一家军人遗孀房子里,租了其中一个单间。在和军人遗孀(夫人)和女儿(小姐)的相处过程中,他慢慢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爱上了军人遗孀的女儿,也就是小姐,但是还是时常疑虑夫人和小姐的想法,始终没有表明自己的心意。
一年后为了将自己的好朋友K从泥淖中解救出来,便邀请好友K和自己同住,希望朋友K能够多与人交流,对世间的事情和人产生兴趣。在先生的帮助下,K不再永远都是沉默不语,话也渐渐变多。但是K在和小姐相处过程中也爱上了她,并向先生坦白了自己的想法。
听到K的想法,先生妒火中烧。在k询问自己应该如何处理这份感情时,先生说K应该追求自己所谓的“道”,而不应该沉溺与儿女私情。同时为了避免K捷足先登,率先和房东女儿告白。先生瞒着K,偷偷向房东表明想要隐迎娶小姐的想法。先生如愿以偿。
K是从军人遗孀听说这件事,听说这件事的k和平时没有任何差别。先生一直以为K不知道,当先生准备向K坦白的时候,发现K自杀了。他的遗书写到:原本是早就要死的人,不知为何要活到现在。
先生明白了K其实很早之前就有自杀的念头,但是自己一直陪在他身边支持他,邀请和他同住,他在和房东女儿相处的过程中,渐渐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有了生的期待,暂时放弃了离开人世的想法。
然而当先生要迎娶房东女儿的时候,K最后的一缕阳光被乌云遮挡,生的希望破灭,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便选择了自杀来了结自己的生命。先生这时才意识到是自己亲手拯救了K,也是自己亲手杀死了K。
明白这一点后,先生日夜谴责自己,先是沉醉在酒精中自我麻痹,后来觉得工作毫无意义整日无所事事。妻子对他的爱,以及他对妻子的爱让他在自杀和不自杀中来回撕扯。最终还是下定决心,离开人世进行赎罪。
先生说每个人都是不可信的,很多人在日常相处中是一个好人,然而面对关键问题,例如钱,爱情的时候,就会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先生因为和叔叔的纠纷,变得对人性充满怀疑,发誓自己永远都不要成为叔叔这种人。但是先生为了爱情,由讨厌叔叔的人变成了和叔叔一样的人。
很多人都说,不要去测试人性,因为人性本就经不起测试。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利己主义者,凡事都会优先考虑自己,明白了这一点,就能够理解很多自己愤懑的事情。
然而我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选择自己的选择。如果明白自己一旦做出当自己后悔的事情,会日夜受到良心的谴责。那不如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自己的原则,言行一致。
也希望我们看到黑暗永远相信光明,体验过悲伤仍能追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