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的获利能力,如果能保持高度的稳定和持续,我们就说它拥有高的“盈余品质”,“盈余品质”是企业竞争力的最具体展现。
利润表就是用来评估效绩的。
利润表的目的在于衡量企业经营究竟是“净利”还是“净损”。
在研究收入和费用时,有两种不同的思想模式。
例子:一家公司2009年1月购入2亿建筑物,2009年12月按照不动产鉴定结果该建筑物价值3亿,请问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该公司是否有净利?
1.经济学角度:确实有净利,因为资产增值了。注重市场状况表达,不太关心误差。
2.会计学角度:并没有净利,因为该资产并没有卖出。注重客观事实,避免由于主观评估市场,导致的误差,或者人为的有意扭曲。
两种思维衍生出了两种不同的衡量企业收入与费用的方法:
现金基础显然是不太合理的。
比如一家公司15年买入5亿货物,并赊售给客户6亿元,16年才收回这个款项。
按照现金基础来说改公司15年净利是+5亿,而16年净利是-6亿,显然用来评估绩效,就会落差非常大。
如果使用应记基础,当我们计算收入的时候,需要满足两大条件:
1.赚得:该公司的货物或者服务已经提供了。
2.实现:提供给顾客的货物或者服务,公司预期可以收回现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