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当我得知终于以足够的成绩从广东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城镇考入梦寐以求的复旦时,倒也没有很激动,只是觉得很欣慰,毕竟为此努力了不少。回首这两年,我发现有很多事是两年前的我绝对不会去做的,因为在很多时候我并不是一个自信的人,也不是一个勇于尝试的人。但是,怀着“报了名再说”或者“试一试再说”这种不考虑后果甚至有些不负责任的想法,我却做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事,也得到超乎想像的收获。尤其是在写作这一方面。
一年多以前,刚进大学不到一年的我从同乡会的师兄师姐那边得来一个消息,上海的潮汕联谊会准备出一本书,需要采访在上海打拼多年的一些广东潮汕籍老前辈,写出他们几十年的故事,收录在这本书里,为此希望在复旦找一些新闻系或者潮汕籍学生担任学生记者记者,采访部分老前辈。虽然高中时写的议论文经常受老师表扬,个人对媒体行业也很感兴趣,但是我很清楚我的叙事能力、描写能力奇差无比,同时有些社交恐惧症的我一想象到要跟七八十岁的老前辈聊天就觉得很窘迫。但是当时脑子一热就报了名,后来还在大酒店里和几位师兄师姐跟一些负责本书出版的老先生吃了一顿大餐,包括原新民晚报副总编辑李森华先生等。后来,从去年到今年,我前后一共采访了4位老前辈,采访、撰稿、多次修改、定稿,小赚稿费的同时,了解到那些老前辈几十年经历的风风雨雨也是大开眼界。
今年5月份,随着上海论坛的开幕,复旦准备招募一批学生记者志愿者,对一些嘉宾进行访谈与撰稿。之前的采访工作让我对此颇感兴趣,而这类活动向来不乏报名者,作为理科生的我也清楚跟一堆中文系、新闻系的汉子妹子们竞争优势不大,但是我想之前四次采访工作能为我加分不少。果然最后凭着这几次经验我跟十几位来自新闻系中文系历史系的同学们组成学生记者团完成了这次任务,我也有幸采访了中国社科院环境研究与发展所所长潘家华先生(本人专业是环境科学,所以还是有点搭边的~)。
再后来,有一次在学校BBS上看到学校管理学院的一个网络平台在招募编辑助理,主要是帮助老师进行采访提纲的撰写、参加一些讲座提炼嘉宾观点整理成文、将之前的人物采访记录整理成人物稿等。虽然我对商业知识、管理知识一点也不了解,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了简历。后来面试的时候老师看着我的简历,看到专业“环境科学”吓了一跳。。。但是无疑我之前的采访经历以及文章让她觉得我应该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后来我也通过听管院的讲座,恶补金融知识与IT行业信息,写出与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相关的文章,经过老师的指点和修改,最终得以在网站上发表,并得到官方微信的推送。
接着临近暑假了,我在BBS看到学校社科院正招募学生参加一个暑期实践,为上海市规土局举办的2040城市规划做公众宣传方案。一方面我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一方面我觉得自己的文字能力还行,写写宣传方案什么的应该没问题,于是又试着投了简历。最后如愿被录取,然后发现其余被录取的二十余名学生都是大四、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大二的我在里边无疑是小朋友。。。现在这个项目还在进行,中期筛选已经通过,而我年纪虽小但在文字处理方面也为这个团队做了一些贡献。
除了暑期实践,我还找了第一份正式实习,凭着自己的文字工作经验和公益活动经历获得了APP公益实习生上海站的名额,投的职位是一家公益机构的自媒体文案职位。后来正式工作是在与这家公益机构合作多年的创意设计公司,于是一方面我为这个年轻有活力的设计公司写案例文案、年刊文案,一方面为这个公益机构做走访记录的整理,同时管理二者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似乎越来越离不开文字工作了呢~
进入暑期,之前在管院负责指导我的老师让我参加一个案例写作培训,那时我才知道我要和另外三位研究生学长学姐帮学校管理学院进行创新企业的教学案例写作。于是我在正式实习之余,跟管院的老师进行学习,跟学长学姐们一起去对企业创始人进行采访、搜集案头资料、进行第三方采访……在这其中,对商业、经济、金融、创业知识的补充是必不可少的,也让我这个商业小白收获良多。
最近,一个家乡的师兄在建一个网站,招募一批潮籍学生进行资料搜集与编辑,以弘扬潮汕风俗文化。凭着之前的文字工作经验我也被委任进行最后的编辑整理工作。于是整个暑假在各种文字工作中忙得不亦乐乎……
回想起来,虽然以后我不一定会从事文字或者媒体行业,但是现阶段做这些文字工作让我受益匪浅。一方面,为了顺利进行采访、写文章,我必须逼迫自己补充相应的知识,从而让自己拓宽视野,体会到汲取知识的快感;另一方面,这种工作逼迫我必须把想法表达出来,让一直有想法却懒于输出的我有了动力。此外,能跨专业能许多优秀的学长学姐工作也让我在这种合作中受益良多。有经验、有能力,那么专业、年级都不是问题。我深深感觉有些路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善于抓住机会,勇于尝试,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足够的经验的积累,或许就能为后期在这领域的发展做好坚实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