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周国平《风中的纸屑》里的一句话,“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我的确是这样的一个人,但是比起陌生人,我更想逃离的是那些所谓的亲戚。
与自己的出生一样,亲戚同样也是不能选择的。
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人家很喜欢看《寻情记》,我虽然天性不喜欢煽情,但是在一旁玩手机时总会稍微关注一下剧情。耳濡目染之下,社会经验明显不足的我在看多了这些之后,竟然对“亲戚”这两个字开始抠起了字眼。
在这之前,我一直都是家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代表,用我爷爷的话来说,问我家里的事还不如问我家狗,它还会叫几声呢。遗憾的是我虽然有着古代读书人的态度,却没能有着他们的用功。
也正是在这个被我笑诩为八点档狗血剧的栏目里,我开始关注起没有了光鲜亮丽外表的普通人的挣扎生活。
我看过很多亲戚互相帮扶的例子,也见过不少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的样子,但关注是关注,因为没有真实发生在自己身边,我一直都没有什么代入感。
直到家中发生一件大事,我才明白有时候一些亲戚真的只是挂名,但正是因为他的身份,比起陌生人来更有资格对你指手画脚,你却不能像对陌生人一样对他视而不见。
原生家庭不能选择,原生家庭的原生家庭同样也不能选择,但因为年龄的原因,它对你的家庭的影响力可一点都不会减少。
正巧,我的家庭在一大家子里是一个很尴尬的存在,尴尬到让我怀疑有时候太善良是不是一种过错。或许,在撕开美化的背景下,我们这种善良应该叫做滥好人。
相信很多人都会在求别人帮忙的时候下意识的寻找一个最好说话的人,因为你在心底里会认为这样你的成功率会更高,问题的关键是你这么想,别人也会这么想,这时候不懂拒绝的人就会变成一个很尴尬的存在。
因为秉持着拒绝人会愧疚的心态,这种滥好人总会第一时间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降到最小化,别人的要求竟然一跃成为了最高指示。如若你帮助了别人,得到了一些感谢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最怕的就是帮了忙反而成为了他们嚼舌根的对象,这是何等呕气。
或许换一个阿Q的想法,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得了,我也不想着别人感谢,但求无愧我心就罢了。但总有一种亲戚就会觉得你的退让是他撒野的资本,你的大度、不计较、宽容、一笑而过变成了他眼中的懦弱、无能与可欺。
这样的所谓的亲戚在我眼里真是一个可笑的存在,只是身上留着共同的血,再不济就是个姻亲,却能在你的生活中大行其道,尤为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