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杂记(侍坐)

       从内在的心灵独立这个意义上来讲,真正好的学习,是把一切学习用于自我,让学到的东西为我所用。这是中国文化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

    人如何达到这样一种一切为我所用的融合境界呢?

      中国人的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注六经”,另外一种是“六经注我”。

      前一种方式需要皓首穷经,等头发都读白了,把所有的书读完了,才可以去给经典 作注,而后一种方式是更高境界的学习。所谓“六经注我”,就是学习的目的是以经典所传达的精神来诠释自己的生命。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就要讲先秦诸子了,忽然看到了一丝光亮,让先秦诸子鲜活起来,给学生思想的启迪,从而在这个社会上有心灵安放之所。

       《侍坐》这篇课文,对于孔子赞同点的原因有争议,个人认为王充的礼乐治国观是极好的。至于那种超脱现实、逍遥闲适倒像是道家的观点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关于礼乐治国,对于当今是有现实意义的。今天听新闻,说沙糖桔也有色素了,我们究竟还有多少东西能吃?现在连呼吸也不安全了。我们的环保法、我们的食品法已经够健全了,为什么还有众多不良商家和企业,甚至我们老百姓有时为了几毛钱的利益也不管别人死活?可能我们会说,太多了,管不过来,可为什么会这么多?

       先秦历史上有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实行礼治还是法治。法家认为,政令的推行要依靠法,凡是不从令者,就用刑罚加以惩处,这样,老百姓就不敢作乱了。而儒家则主张以道德教育为主,通过礼来规范和整齐民众的行为。孔子评价这两种治国之道时,说过一段非常有名的话:“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他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的结果是“民免而无耻”,因为老百姓不去触犯犯法,是因为畏惧刑罚,他并没有羞耻之心。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用礼来保证道德目标的实现,结果就不同了,老百姓因为有了羞耻之心,不仅不会去做坏事,而且还会“格”,就是有上进心。

       因为我们很多人只是畏惧,便心怀侥幸,抓不住我我就安全,我就可以干坏事了;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我这样做是不合礼的,是羞耻的。

        如果,我们在法治的同时,再加强礼治,让羞耻之心、仁爱之心真正驻进每个人的心里,我想我们可以吃得好饭、睡得好觉、笑得开心!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问忧二 春归日暮浩渺水,天低野旷万重云。 繁华尽头闻犬吠,寂寥风雨夜归人。
    闲梦远psm阅读 1,222评论 0 2
  • 我细细地备课,做高考题,研究每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技巧、套路,把上学期我上课录下来的音频一节节听过去,去网上看省市语文...
    帕特森J阅读 2,662评论 0 1
  • 很多衝突的根源來源於我們根本不懂怎麼做才叫感受別人的感受?特別是情緒上來的時候就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感受...
    落子无悔ss阅读 845评论 0 0
  • 01. 悠悠又跟大豪分手了,这次没有大哭大闹。真是难得,我便赶快问明缘由,想开导开导她。 谁料她坐下之后,猛喝一口...
    核桃仙子儿阅读 5,142评论 16 17
  • 不是停水就是停电的日子 有些不耐烦 星期天 12月4号 他带着他的姐姐姐夫冒然的闯到家里 我不在 不知道爸爸是和他...
    许我一世回忆清清阅读 1,56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