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感冒,外寒里热,荆防败毒散合银翘散加减
组成:荆芥、防风、柴胡、黄芩各15g,金银花18g,桔梗12g,玄参、板蓝根、淡豆豉各15g,甘草3g。水轻煎,温服,或取微汗,三煎适温泡足,以助疏散表邪、解肌退热之功。
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寒,内有积热,肌表畏寒,咽干舌燥,发热,头痛,体强等症。适用于暖冬温春,天干少雨,气温偏高的冬春外感里热外寒证。近30年于此季节感冒者,大多如此。除外感暑湿,或燥气伤肺,或内外俱寒(极少见)感冒外,此方随症略作加减,或照搬运用,治疗四季“寒包热”感冒,一般都能药到病轻,三五剂治愈。应用数十年之久,效果较为稳妥。
方解:荆、防、柴、豉疏风解肌;黄芩、金银花、玄参、板蓝根清热解毒;桔梗、甘草利咽,用于里热外寒感冒。
加减:如表寒重而鼻塞声重者,用葱白3茎、生姜3片为引,寒甚去豆豉、玄参,换苏叶、白芷。如肌热甚而口渴者加生石膏、葛根;表寒无汗、身痛脊强者去金银花、玄参,加白芷、紫苏;咳嗽加杏仁、炙桑白皮;痰多加浙贝母、半夏;纳差加陈皮、砂仁;咽喉红肿加牡丹皮、薄荷;便秘加酒制大黄;溺赤加木通、淡竹叶;津液不足咽干者加沙参、麦冬;脾肺气虚,动则自汗者,加西洋参;表卫不固自汗者酌加生黄芪、白术,余随症加减。
除治疗“寒包热”经验方外,以下备选诸方,皆为常用于治疗外感时邪之剂,要在诊断无误、对证施治。无论“寒感冒”“热感冒”,代表方俱有,以备临证选用。但单纯“寒感”“热感”的,临证十分少见,故在选用下方时,务必诊断、辨证无误,对证加减,应用方效。